100篇摄影笔记,第15篇。重逢。
在孩子的嘻戏声和鸟儿的叫声中醒过来,抬头望向窗户,透亮的光线从遮光帘的缝隙洒进来,拉开帘子,一幅美丽的油画映入眼前……
早上好,岗乡。
若不是充满松针香味的空气,若不是眼前深绿色的山林和若隐若现的云雾,我真的无法想象自己在这个曾经魂牵梦绕的地方睡了一觉。萱萱的呼唤把我从思绪中拉回来,我的小主起来了,换衣服,刷牙洗脸梳头发,她一个人跑下去吃早餐,我的女孩,越来越独立了。昨晚的衣服没有洗,还要把小主的衣服洗干净,我唯一的牛仔裤也要洗了,说走就走的旅行,看似诗意,其实是各种狼狈。还好,同行小伙伴都是随性的人,所有麻烦都一笑了之。
我们住的客栈叫桃花源山庄,客栈老板很nice,昨天晚上一直等我们,陪着吃饭,各种细致交待。同行聊天,各种心声,远方和诗意背后是长时间的劳累和孤独。相比大理,岗乡更是与世隔绝,电压长期不稳定,客栈供电得靠发电,热水靠柴火锅炉提供。松针烧热的水,带着一股柴火儿,让人莫名心生一股乡愁。
客栈有一座树屋,一座主题建筑,还有一座四层得碉楼,全木结构。所有建筑都是他和长期请的木工完成,所有的家具都能看到手作的痕迹,连电视机都镶上了木框,朴素大气。虽然客房的软装比不上大理的海景客栈,但是看得出主人的用心。
客栈的前后院子都非常大,院子里有老核桃树,大桃树,还有大片的野生的接骨木,中间空地,是各种野花野草,后院很原生态,野生植物更丰富,周围是高大的杉树和阔叶植物。三个孩子除了外出时间,都在院子里找七星瓢虫,吉娃娃和萱萱把吃饭的时间也用来捉瓢虫,虽然小瓢虫时不时从他们手里飞走,但仍然乐此不疲。
早餐时,和主人聊起岗村的发展,原来,岗乡在2012年成为了自然保护区,政府给这里修了公路,并扶持村民发展家庭旅馆。我清楚的记得,当年进岗乡原始森林,我们是从古乡附近的一座小桥徒步进去的,一路走到草湖,那时候,这个湖泊没有名字,核心保护区入口处只有少数的人家。而我当时休息的主人家,正好是我现在住的这家客栈的东家。当年,在那个藏族老乡家,几杯温暖的酥油茶温暖了我突然发作的腹绞痛。客栈主人根据我描述的大概情况,很肯定那户人家就是他现在租用这块土地的东家。这令我更坚定了要去拜访的愿望,从客栈走到老哥家只需要几分钟,除了那栋房子,几乎认不出来,他们家又多了两个小男孩,以前那片大草地,现在种上了油菜花,还有几间小木屋,他家也开了家庭旅馆。院子里随处可见蒲公英,原来的石头墙,晾晒牧草的大架子也不见了,可是院落自然很美。老房子的窗户下种了萱草和蜀葵,在藏区,这样传统又结实的老屋越来越珍贵了。
当年的老奶奶在旁边的菜园子忙碌,没有打搅她,原来她是老哥的姐姐。孩子们在院子里采蒲公英,玩球,没多久,老哥煮好了香喷喷的酥油茶,他还把自己做的酥油和酸奶拿出来分享。酥油茶拌着糌粑粉很香,酥油其实就是黄油,入口即化。酸奶没有放白糖,很好吃!用相机拍下了老哥家漂亮的房子,第一次见那么高考的藏炉。围着茶几聊天,喝着酥油茶,窗外是嬉戏的孩子们,一转眼已经到午饭时间,可是谁都舍不得走。人文是旅行很重要的一部分,再美丽的风景也比不过一个陌生人给过你的帮助和温暖。我想,对于我的小伙伴来说,也是一样的感受吧!岗乡的物质基础改善了,观景却没有因为发展变得恶劣,村子里弥漫着松香和烟火气,村落干干净净的,马粪牛粪和这里的植物一样,本来就属于这里。
告别老哥家,我们回到客栈吃午饭,很难得吃到好吃有干净的家常小菜,是啊,在这深山里,热饭热菜热茶最容易令人心生幸福感。
午饭后已经快三点,小朋友们继续满院子找瓢虫,小萱萱总能轻易发现小瓢虫,也会和小伙伴分享。快到四点的时候,大人们忍不住要打断他们,因为,我一直和他们说往森林深处有一个美丽的湖泊。成为收费级的国家级森林保护区,对无序的发展中国家是件好事情,再加上岗乡并没有像鲁朗一样被大财团看上,我想未来,如果故地重游,我还会住在岗乡。
岗乡自然保护区最主要的植被是云杉,高耸入云,年长的正值壮年的小的云杉,是这个原始森林的主角。被大风吹倒的老树很多就躺在丛林里,但生命并没有结束,很快的,树干长满了各种青苔,菌子,还有原生种的常春藤。路过的人们将漂亮的石头放在上面,也让行人感受到人间烟火气。这个季节,蘑菇不多,但地上却非常多的野生莓子,因为那些甜甜的,像牛奶味儿的莓子,小朋友一路走到终点也没有觉得累。
这次带的相机,大部分时候都在记录当地的植被,出了云南,藏区的大部分植物都不认识,但我的兴趣就在此,除了寻找莓子,就是观察植物。现在还不是正式的雨季,空气依然湿润,据说,岗乡是全西藏舒适度最好的地方。即使是冬天,也要比周围其他地方暖和,空气的湿度,高含氧量更是独一无二。据说在冬天,村里都能看到很多猴子晒着太阳,7年前来岗乡正好是秋天,松果正肥美,被猴子取掉松子的果壳掉得到处都是,蘑菇也特别多。
对于行人来说,走到湖泊就走到了这个原始森林的终点。因为我和萱萱走到最后,天气又开始变化,湖水已经把昔日的草地淹没了,原来的土路不见了,却多了一条断了的引桥突兀的摆在了湖泊的正中间……我有点失落,好在远处的森林还是那么茂密,雪山被云层遮住了,原来的草地无法靠近,但我还是觉得很亲切。当年来的时候,它没有名字,后来人们管它叫草湖。湖水退落的时候,这里的草很丰盛,也算湖如其名啦!回来以后,才知道那个引桥是被叫停的,这对生态来说是好事,摆在那里也算是对人们鲁莽行事的警示。
下次来,我要带上食物,在这里发呆,和当年一样,任性着不走。岗乡这条徒步线非常平缓,再加上不到3000的海拔,非常适合亲子,这一路上,几个孩子都被莓子喂饱啦。游人不多,森林里没有什么垃圾,我们也顺手带走了一些。如果你去,带上一个垃圾袋,基本上可以将全程的垃圾捡回来。关于岗乡的植物,待回大理找老师求证后再作详细描述。
关于岗乡,有太多的情感和厚爱,如果你也去,请善待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