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天龙八部》
最近两天我终于把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给读完了,断断续续读了快两个月,倒不是因为兴趣不高,只是我早已知道了剧情,便少一份期待感和好奇感,中间又读了其它书,又要照顾小孩,就放下了这本书。最近单位培训较多,就在培训上课时,把《天龙八部》续上了。金庸先生的文字流畅,读起来往往会忘记了时间,没多久就看到了结局。
在讲《天龙八部》之前,我想要先谈一谈我与武侠小说的渊源。其实在高中之前,我是不看武侠小说的,我甚至不怎么看课外书。高中时我的同桌,他经常看小说,有时候会买来大开本的实体书(我印象较深的好像有《佣兵天下》什么的,又大又厚),有时候会把手机放在一摞书后面,看电子书。在班级订阅书报的时候,我同桌订了一份《今古传奇·武侠版》。从此以后,在他看完《武侠版》以后就由我接上,奇怪的是我对其他书都不感兴趣,却独独对《武侠版》爱不释手。
我至今还记得我最开始看的是大陆新武侠的代表作家凤歌写的《昆仑》,然后看的是《沧海》,两部作品我都很喜欢,且它们都是水准之上的作品。以至我一度十分关注凤歌,也会留心他的作品,知道他的“山海经”三部曲,山是昆仑,海是沧海,经是灵飞经。但我毕竟是一个高中生,其实阅读课外书的时间并不多,凤歌的《灵飞经》我到现在都没看过。
至于到了大学,心思都花在了打DOTA玩游戏,或者打篮球之上,虽然也在学校图书馆里面借阅过武侠小说来看,但大都因纸张破旧、错字繁多,读上几页就束之高阁了。其实我现在是比较后悔大学时候没有好好学习,也没有积极申请入党。当时受高中老师的影响很大,心里就有了这样的一个声音:高中的时候吃的苦在大学可以享受回来。没有好好学习,荒废了四年学业,最终回首,我发现我并没有学到任何有用的知识,就算有也都还给老师了,所以也会失去很多机会。而在参加工作以后,我才意识到党员和非党员之间的差别很大,党员的晋升机会远比非党员为多。这是我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希望正在读大学的朋友可以引以为戒,在最美好的年华努力开出美的花和收获最丰硕的果。
在参加工作以后,出于文艺青年的装逼需要,我买了一个kindle。本以为电子书应该是很便宜的,但金庸先生的书可不便宜!因为都是大长篇,字数多,每本书即使是电子版的也都需要小一百来块钱。我是先从“射雕三部曲”开始的,因为这三本书是有情节上的连结的,却又是完全不同的剧情,阅读起来不会断层。
看完了射雕三部曲之后,我便开始阅读《天龙八部》。和所有的金庸作品一样,对《天龙八部》的了解也是从电视剧开始的,印象最深的是萧峰出场时的BGM,不得不提的是影视剧对金庸作品的推广作用,一些作品都已经播出近二十年了,但今天看起来还是觉得经典。所以经典就是会这样,不管经过多少时间,人们依旧会被情节和台词所吸引。
我心目中《天龙八部》是三男主的设定,但其实这本书只有一个男主——段誉,书中的前五分之三的篇幅都在写段誉,整本书都是通过段誉串联起来的,甚至连结拜也是段誉和萧峰、段誉和虚竹分开结拜的,萧峰后知后觉——原来我还有个二弟。萧峰和虚竹都是后一小半部分才分开写述的,只是萧峰这个人物刻画实在太出彩,而虚竹的经历又十分魔幻,所以给人的错觉便是,这是一部三男主的小说。
我个人是最喜欢萧峰的。段誉的书生气太重,在对待王语嫣的感情时又有很强的“舔狗”属性,没有侠士的潇洒磊落。而虚竹则是一个优柔寡断而又方面大耳的丑陋男子,与他一身逍遥派神功毫不相称。萧峰则不同,年少成名,为丐帮屡建奇功,成为中原第一大帮丐帮的帮主,为人忠肝义胆,且不拘小节。萧峰在聚贤庄与群雄喝断交酒,何等豪气干云;后来又有带领燕云十八骑相救阿紫,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最后是折箭自戕,以求化解辽宋间屠戮的大义。这样一个大英雄,你如何能不爱?
我倾向于叫他萧峰而不是乔峰,因为萧峰是他在确认自己契丹人身份之后所取的名字,且萧峰往往在自己名字之前表明“契丹人”身份。这与曾国藩在求学时改号“涤生”有异曲同工之妙,“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萧峰就是与乔峰分界线,乔峰已死,萧峰重生。
《天龙八部》里的三位主角有一个共通点就是他们各自的身份问题。萧峰自不必言,他是契丹人,其父萧远山执念复仇,杀了玄苦大师和乔三槐夫妇等人。段誉是他母亲与人私通而生的,他的亲生父亲段延庆号称“恶贯满盈”,是四大恶人之首,而他的养父段正淳则是见一个爱一个的多情种子。虚竹的父亲是当年造成雁门关惨案的带头大哥,也就是少林寺方丈玄慈,他犯下淫戒,和“无恶不作”叶二娘产生情愫生下虚竹。由此可见,他们的父亲都不是良好的榜样。
小说里还有很多鲜明的对比。比如慕容复一心想要光复大燕,做着帝皇大梦,对王语嫣弃如草芥,最后成了个疯子;段誉则对王语嫣爱慕情深,不爱江山更爱美人,他却成了一代贤君。又比如黑衣人萧远山早年主张辽宋和平共处,休养生息,后来为报妻仇,不断挑起事端;萧峰身为辽国南院大王,却为阻止辽国攻打大宋而自杀。又比如聪辩先生苏星河设下珍珑棋局,各路高手不乏棋艺超群的人,却都解不开这珍珑棋局,有些人还差点走火入魔;虚竹从没想过解棋,只是想救人,胡乱下子,自杀一片棋子,却最终赢了。可以这么一说,想赢的最后都输了,想输的最后却莫名其妙地赢了。
《天龙八部》作为金庸先生中期作品,反映出了金庸先生在思想上的转变,尤其体现在民族性上。早期的“射雕三部曲”里面,主角都是汉人,在蒙古长大且是金刀驸马的郭靖,襄阳保卫战中弹指神通打死蒙古大汗蒙哥的杨过,抗击元朝暴政的明教教主张无忌,他们都有强烈的中原汉族归属感,对其他民族的统治是暴力抵抗的。而在《天龙八部》里面,主角萧峰是契丹人,段誉是大理人,虚竹虽属汉人,但他其实也是一心为僧的西夏国附马。萧峰可以为宋辽和平而自杀,段誉和虚竹信奉佛教,也是爱好和平之人,他们都不愿各自民族与其他民族发生流血冲突。这一设定也暗合中国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
读完《天龙》,茫然若失,侠义如萧峰者不得善终,更增悲情。
《 天龙八部》在豆瓣是有9.1的评分,其故事情节曲折,内容丰富,是金庸作品中集大成的一部。没有看过的,赶紧去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