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爱,请深爱;如果爱,勿溺爱。
这是我今天读书时,印象最深的一句话。读书的过程原来还是一个不断刷新认知的过程。
以前,对“孺子牛”的认识仅限于“甘愿为人民奉献的人”这一层面;现在,又有了新的认识,“孺子牛”最初竟然是指齐景公,春秋后期齐国的一位国君,在《智解成语》中,王立群教授又将“孺子牛”用作“父母”的代名词。这样,我也是一头“孺子牛”。
鲁迅的“俯首甘为孺子牛”中的“孺子牛”为人称颂,齐景公这头“孺子牛”却因溺爱成了父母的反面教材。
如果爱,请深爱。齐景公这一点做得好,一国之君,甘愿伏地爬行做牛给儿子荼牵着走,这满满的父爱着实令人动容。
如果爱,勿溺爱。这一点,齐景公没做好。他爱他的小儿子荼,偏爱,到什么程度?他想把王位传给荼,但是不符合规矩,按照立嫡长子的规矩,轮不到荼继承王位。齐景公为了能够让荼继位,不惜将其他的儿子全部驱逐出境,给荼扫清继承王位的障碍。驾鹤归西的齐景公想不到吧,他亲手推上王位的儿子荼仅仅即位十个月就被造反的臣子杀害性命。
历史故事能流传下来,从来都不是因为它只是故事。
古人教子的故事也多有典范。孟母断机,寇母扔锤,画荻教子,言传身教,大义灭亲,曾氏家风……感谢王教授整理出这些故事,让我读书之余,对于教子也有更深一层的认识。
如果爱,请深爱;如果爱,勿溺爱。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