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360,9-2-4,万章章句2-4》
【曰:"然则舜伪喜者与?"
曰:"否。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彼以爱兄之道来,故诚信而喜之,奚伪哉?"】
今天是丁酉年丙午月戊戌日,六月十七,2017年7月10日星期一。
校人,是主管池沼的小官。
方,这里解作"道"。
上节开始讲舜对兄弟象的态度,舜既然知道象要杀死自己,人之常情来讲,必然对他深深忌恨的吧?可是,舜看到象来、听象说思念哥哥,马上显得格外高兴。
万章就问了:"舜的高兴是不是策略性的?其实心里面警惕疏离,外面显示出亲切的样子?是不是伪装成高兴的样子,而实际上并非出于诚心的呢?"
孟子说:"舜是圣人,为什么说他是圣人?他的心纯一无伪。他怎么会以伪装的面具对待弟弟呢!这里面有一个怎样认识圣人的善良与受到欺骗的问题,通过春秋时期郑国的贤人子产的事迹,可以说明圣贤和欺伪的关系。
曾有人送子产一条活鱼,子产不忍宰割,就让"校人"养在池塘里,这个校人监守自盗,私自把鱼煮了吃了,然后就组织好说辞向子产复命说:刚把鱼放入池中时,鱼显得圉圉然困顿未舒的样子,过了一会儿就洋洋焉宽纵活泼起来,一转眼就悠然自得而游走,不见了。"
子产相信了他的话,为鱼儿得生而感到高兴,就感叹说:"得其所哉!得其所哉!",去了它该去的地方,去了它该去的地方。
校人出门跟别人说:"谁说子产是聪明人呢?我把鱼煮了吃,骗他说鱼游走了,他竟然相信了,还说什么:‘得其所哉!得其所哉!’这么好骗,怎么能说是聪明人呢?"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不是校人聪明而子产愚蠢。为什么这么说呢?校人说的借口有其可能性,子产依据的是可信之理。可见,虽说君子明无不察,如果用符合逻辑的话骗他,偶尔也是骗得过去的,也就是说,君子不做事先欺诈的预期。再反过来说,如果拿没有逻辑可能性的谎话骗他,也是骗不过去的。
诚以待人和明理如炬,这两者并行不悖。比如,象说他思念哥哥,以至于郁郁而不得伸,他说的话是爱兄之道,道理上兄弟之间正该如此,属于正理,这与校人欺骗子产的事属于同一个性质。舜听到他说想念哥哥的话,他是实心相信,因此实心高兴,这正与子产相信校人是同一个道理。
如果用正道欺骗君子,君子也会信,信了没啥丢脸的,所以说,哪里来的假装高兴呢!没这回事,高头就是高兴,是真高兴!"
通观下来,舜是不幸的,但舜超越了情绪对抗,他以孝道事亲,以兄弟之道爱弟弟,认准了理该如此。他没有执着于自我,却无论外境如何,执着于"本该是这样的"天理人情,因此而成为圣人,又或者说圣人是这样做的,对我而言,都一样珍贵。
我要学义理。
对于义理,一则要勤学,二则要深信,这是读罢此章的决心。
曾国藩说:"不为圣贤,便为禽兽。"我信。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与万章》南怀瑾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