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大伯娘最近又和我妈抱怨,大姐又和大姐夫吵架回来娘家住了,这一年能有一半时间都是这种情况。老家重男轻女,大伯家一直想要个儿子,这二十几年来连着生了四个孩子,直到老四是个儿子才消停点。
大姐作为家里的老大,从小被教育要让着弟弟妹妹,要时时刻刻照顾他们,别让外人欺负了他们。大姐性格火爆又护短,从小习惯性的把弟弟妹妹们放在首位,什么事情总是先顾忌他们再想起自己。这种情况让大伯和大伯娘很满意,他们觉得以后就算他们走了,下面那几个小的也有人照顾了。
为了多照顾弟弟妹妹几年,大姐到23岁才嫁人,这在老家已经算结婚晚的了。大姐夫是大伯的朋友介绍的邻村的小伙子,人勤劳又顾家。大姐脾气不好但勤俭持家,两个人也算般配。本以为这样的天作之合婚后会和和美美,谁承想结婚不到两年两口子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大姐生了孩子后还总带着孩子回娘家住。
原来是大姐每天去镇上上班前去娘家一趟,把娘家的琐事全部解决完了才去上班,一个月没有几天按时上班的。下了班,大姐又先拐到娘家把所有家务料理完了才回自己家。每天到家都很晚了,自己老公孩子饿着肚子等着她。大姐夫一说她,大姐脾气就着,两个人就能吵起来。
小哥一直看不起大姐夫,总觉得他赚钱少,所以免不了在大姐面前唠叨大姐夫的不是。大姐更相信自己弟弟的眼光,回家和大姐夫吵得更凶了。有时候大伯娘发烧感冒的,大姐干脆搬回家住一边照顾大伯娘一边照顾已经成年了的弟弟妹妹。然后把外甥女和大姐夫扔在家里让他们自生自灭,哪怕她女儿也正在生病。
不难看出来,大姐是一直没有把自己的角色转换过来。她还一直停留在自己是女儿、是姐姐的角色中,但是她已经结婚了,他应该首先是大姐夫的妻子,是外甥女的妈妈,然后才是女儿或者姐姐。一个人的关心和精力是有限的,大姐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娘家,这样姐夫他们分到的关注自然就少了很多。然后再一对比,姐夫和外甥女自然会觉得心里不舒服,甚至会产生抱怨。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大姐夫越来越不着家,外甥女和大姐也越来越不亲近。大姐的婚姻之所以不幸福,主要原因是她没有找准自己位置,没有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
02
大伯的二女儿晶晶姐则是另一个极端。晶晶姐比较能看明白事情的根本,她一结婚就把全副心思都扑在了婆家。平时的人情来往主要在妯娌之间,和娘家基本不来往了。大伯娘年纪大了总免不了生病,本来应该三个女儿一人一天照顾的,结果每次晶晶姐都推脱有事来不了。娘家弟弟妹妹借钱她不借,一起吃饭聚会她也从来不来,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来一趟。大伯娘总说这个女儿是白生了,可也拿她没办法。晶晶姐也不管娘家人的看法,人家只顾着婆家人高兴就行。
这样下来,晶晶姐再有事找娘家帮忙就很难找到人了。人都是感性动物,我有事找你帮忙你从不出手,那等你需要帮忙的时候就别指望我了。晶晶姐是做到了为人妻为人母,但是她却忽略了她还是女儿是姐姐,所以晶晶姐和娘家的关系日益疏远,她还不自知。
03
我大姑家的晴姐就很厉害,在我看来晴姐没有读很多书,但是她的情商很高,她能很好的处理好娘家和婆家的关系,既顾好了自己的小家有照顾到了大家。就像大姑家有事情需要帮忙,晴姐有空了就会回去,但也会带上自己的女儿并且提前和姐夫说清楚情况。这样孩子有人管,姐夫也能理解她甚至还很乐意和晴姐一起回家帮忙。有次大姑生病住医院需要家属陪床,晴姐孩子还小,就和她弟弟妹妹商量,她白天去医院晚上回家照顾孩子。最后娘家人理解她,姐夫有空也会陪晴姐一起去医院帮忙。结婚几年来,姐夫很少会和晴姐红脸,他们夫妻感情甚笃,和大姑家的关系和很融洽,一直是我们村的典范。
晴姐就是一个聪明人,她知道娘家有养育之恩,自己需要回报,但她更知道自己的小家才是一辈子的港湾,自己的老公和孩子应该给与更多的精力和关注。
一个家庭是否幸福,取决于女人是否用心。女人把精力和关注放在自己的小家里,和老公琴瑟和鸣,和孩子共享天伦,在女儿和妻子、母亲这几个角色里做好转换,这样想不幸福都难。归根结底,女人用心经营家庭,这个家才有爱,老公和孩子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