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简书100多天,起初自顾自只管写作。慢慢的,在写作的道路上,遇到了很多写作爱好者。说是爱好者,准确地说,他们是一些能够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和工作生活付诸笔端,用文字进行另一种表达,从而丰盈内心世界的、热爱生活的人。
1.一隅安静之地
在网络日益发达的今天,通过纸质媒介和铅印的文字,似乎已经很难在短时间内迅速、快捷找到志同道合者,找到某种力量的牵引。而一个开始独立在文字里耕耘的人,往往需要这种难能可贵的指引。简书,一个似乎缺少功利的写作平台,没有喧闹和浮华,没有一夜成名的欲望刺激,有的只是少有的安静。这在很大程度上,在喧闹的空间之外,为我营造了宁静的处所,伴我走过了100多天。这100多天里,我曾关注过自己的粉丝、点赞和阅读数量,也曾困惑为何近1000的粉丝,一下子跌至500。但这并没有成为阻碍我一路走下去的理由。用心、耐心每天用文字记录自己对世事的感悟。当这种记录渐渐变成习惯后,才发现,最重要的是用心写作、把最真实和最美的东西留在这里,才是自己最应该关注的事情。走到这里,似乎我的内心似乎起了很大变化。
2.旺盛内心一亩花田
我想,来到这里的人们,有一部分是疲于应付现实,希望在简书中找到“一亩花田”,在田里种满自己的喜悦和希望。这种想法,未尝不是我的想法。现实是,当你没有可以和别人比拼的背景、权利和金钱;没有当今流行的“三观”,只有一片赤子之心和你自己传统教育得来的“三观”,那么,把你的一片真心,还有坚定的“三观”,用心种植在这片田地里,去体会文字带来的身心愉悦,绝不逊于酒肉饭桌,霓虹灯花花绿绿带来的稍纵即逝的快感。日日一字一句地对话和呵护,一字一句体味文字的弹出和输入,正如一行禅师所说,在文字和自己互即互入的、关注当下的正念关照下,进而一点一滴体会洗碗、洒扫、刷牙等当下平淡如水的生活正念带来的静美。然后,让自己长久以来善于将内心付诸外物之上,无法自持内心,从而喜欢埋怨和叹息的不良习气得到改善,逐渐能够平静地回归自我、真我。这个过程,似乎让我找到当年,一缕透过树荫的阳光,就能让我仿佛看见自己美好明天的美妙感觉。而这个感觉,很大程度上是从内心升腾而起。
3.不空谈信仰,无丝毫怀疑、信任并坚持走下去
一个人,倘若不能在某种安静里,一步步澄清内心,明觉自我,清凉自己,恐怕取得再大成绩,内心还是蒙尘太厚,很少能体会到生命的美妙和喜悦,对自己的前路,更加迷茫。能够从失眠、焦虑和无时无刻不想着得到别人的肯定,这样的难熬和极其功利的状体中走出来,这个过程,反倒不是这些年职场经验所得,而是文字带给我很大的力量。由此,我也更加确定自己,最适合的岗位、最适合的人生定位;也对过去误入许多纷争中的可笑行为,感到深深自责和懊悔。于是,我坚绝辞去自己本不擅长的职位,而这个职位,一干就是6年;明确了自己擅长领域;进一步坚固了自己的业余爱好,并打算在剩余的日子里,朝着某个细分的领域,精心务弄。在简书的100多天里,最切实的收获是完成了好几年前未曾完稿的短篇小说《24小时焦虑患者》和中篇小说《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等你》。散文集《身中客》正在继续。另一篇中篇小说《糙》,去年完成了大部分,遗落在天涯社区,现在又把它重新捡起来。
之所以好几年的事情没有完成,很大程度上一直在怀疑,写这些东西有何用处。因为怀疑,不相信自己,导致半途而废的事情时时发生,甚至一度成为很糟糕的习惯。看完《冈仁波齐》,从那些朝拜者的身上,我学到的不是信仰的力量,而是像他们一样,把日常诵经念佛朝拜的事情,如何毫不怀疑地做下去。这大概就是一行禅师所谓的正念,也是缺少信仰的我们,把那些本属于藏民日常事务,膜拜,使之神秘成我们所缺失的信仰。我要做的是,就是在更加恶劣的境遇下,如何还能像他们一样,面对恶劣的朝拜环境,从不改变初衷,无丝毫怀疑,一路完成日常里必须完成的事务。就用寻常吃饭、喝水的习惯和坚持,带着自己的文字,在平凡中,在看似无任何光彩中,一路向前。
我想,能把平凡的生活,过得不平凡,能在平凡中朝着美的和纯净的方向坚定地前进,每个人心中的冈仁波齐,终有一天定会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