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抱怨身在江湖身不由己,其实,这都是自己无数个选项中不选择的结果……
一. 现状的”破釜沉舟”
我是追梦七爷,今年27岁,每个月基本开销9k以上,在长沙刚买房,今年10月5号结婚,老婆怀孕3个月,更重要的是目前离职状态……
简单的三行字,背后是每天夜深人静云雾缭绕。不知道您看完以后,有没有看到曾经的自己,或者看到以后自己的影子,如果您看完以后没有任何压力,恭喜您已经升级为更高级别的物种!
别人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或许这就是互联网时代带给我们的”副作用”,每个男人都必须”在凡间要渡过的劫”,谁都逃不了!在《肖申克的救赎》的电影中,有一句经典台词:”要么赶紧活,要么赶紧死……” ,”很荣幸” 我是后者,凑热闹随大流操碎了别人的心肝……
二 过去的两个故事……
1 模糊的价值观
我是地道的一个爱笑爱折腾的农村娃,学习看上去非常努力,把自己给感动了。然并卵高中读书成绩一般,很迷茫不知道以后何去何从,但是心中有一个目标考上一个本科,给自己家里人长脸,所以参加了一个体育特长班,因为音乐,画画我都不擅长,家里也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体育特长又健身又便宜。后来因为身体的一个意外不能参加体育高考,后来靠文化成绩,勉强达到大专的分数线。
同时在我们寝室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小陈,我们是真正的战友,一起冲刺高考一起挑灯夜读。虽然他的成绩一般,但是跟我说以后做金融肯定赚钱,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在MP4上看下载的一些基本金融术语和视频。那个时候我笑小陈很傻,同时认为金融离我们太遥远,还不如走一步看一步,先把高考看完再说!
后来我们都以专科成绩考到了长沙,我学市场营销,小陈还是一如既往学金融。在毕业4年后的今天,我还在为生存焦头烂额,他已经在深圳轻松用个人积蓄付清了117万的首付,刚开始他不愿意透露首付的具体数字,同时用半开玩笑的话语说,我怕说出来吓到你……
两种选择,两种人生!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的人生价值观模棱两可,分不清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同时接触的外界信息非常狭隘,眼中只有考试,只有高考,只有坚持就是胜利,那么剩下的也只有痛苦。所以我只有唯一的一个选择——鼠目寸光,必然被永恒的困在当下。
只有不断更新清晰的概念,知道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更新自己的操作系统,才能进化成另一个新的物种!
2 不愿意承担选择后的结果
后来上了大学,我喜欢演讲,于是参加了演讲与口才协会。后来和一个朋友老王参加了一个7500元的演讲培训课程。
每一周准备好一篇演讲,到了周末坐车到火车站师傅检查并点评。演讲的要求是不能磕磕绊绊,不能有停顿,不能有重复,思路清晰,必须有画面感和代入感,最重要的是打动现场大部分人!
那个时候老王每周的演讲都是冠军,被称为”千年老妖”,这跟他背后的付出是成正比的。确定好主题后不停跑图书馆查资料,文章写出来后不停地修改,最后就是最关键最后一步,每天至少抽2小时跑到一个小树林,站在一个石凳上”居高临下”给花花草草做演讲,同时记录哪里的语气不对,哪个地方声音更亢奋些,哪里感情需要更投入……1遍,2遍,3遍,4遍……现在才有了湖南大学生市场培训界最年轻演说家兼CEO!
我们的起点都一样,区别在于想到和做到的距离,就是刻意练习和总结记录。我只是想学演讲,但是我害怕演讲要承担的重复,无聊,孤独,还有演讲失败后被轰下台的狼狈,创业后的失败……所以交了钱就觉得自己学会了演讲似的,然后安慰自己我一直在努力成长,然后那颗浮躁不安的心就安静下来很多。自欺欺人很容易,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过上容易的幸福生活,然而最后生活却给了我一巴掌,把自己人性中最丑陋的一面晒出来:”不愿意面对现实,不愿意承担选择后的结果!”
三 未来—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
大学毕业后,一个好朋友老陈把我引荐到互联网行业,也就是支付宝的口碑业务。
在公司里面待了两年后,老陈果断辞职了,说要到外面看看,在公司里面眼界比较狭隘,信息面太窄,固定的朋友圈,相互抱怨的同事朋友环境。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整合客户,同事,朋友等资源,月收入轻松过万。
上个礼拜突然又辞职了,这可是我们身边朋友同事梦寐以求的工作,轻松自由,朝九晚五,双休,五险一金,各种贴心的人性福利!他只跟我说了一句原因:”我喜欢自由,喜欢自己搞事情!” 补充一句,这个时候老陈情况跟我一模一样,孩子已经出生几个月,一个人买了两套房,压力不言而喻,他却可以轻松应对,让身边的朋友同事目瞪口呆,直接五体投地。
再说说自己,老陈辞职差不多一年后我才辞职,一是因为不舍公司和兄弟同事的感情。二是害怕出去以后不知道做什么?三是温水煮青蛙已经习惯了这个舒适圈。四是希望有奇迹出现。
从上周辞职到现在,找了很多人交流,面试了很多份工作,才发现其实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美好,内心的宁静,思想碰撞的快感,各种机会诱惑,形形色色人物的无限可能。当然也有最紧迫的经济压力,还有最人生最纠结的关键时刻——职业的选择!到底是选择房地产?还是贷款?金融?
在这一刻,突然能够理解老陈和笑来老师写的文章,因为我很庆幸关于选择的话题,我现在践行的路上,不早不晚,刚刚好:
a 面对任何一个选择(哪怕是很小的事情—— 当然要从小事儿练起),都可以拿出纸笔开始罗列筛选条件;
b 为每个条件重要性打分,而后重新排序,可以是1~5 分;
c 考虑每个条件的必要性,打分只有1 和0,要么有必要,要么没必要;
d 三十分钟之内,结果就会一目了然,但别急!因为还有下一步……
e 第二天再花三十分钟重新仔细过一遍—— 如果选择本身的重要性很高,那么就可能重复更多次……
于是得出下面我选择工作时添加必要条件后的最终结果:
以前我是喜欢拖延纠结的人,有了这个法则以后,把表格一列出来,按照分数一打,结果一目了然,直接去恒昌公司上班就可以了!原来人生大事的选择,都是有迹可循,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
瞬间顿悟,原来以前自己都是在耍小聪明,一直在偷懒,总以为看一遍就能过目不忘,希望用更简单的方式找到更快捷的方法,实际上聪明人一定是善于记录总结的!
所以,很多事情看起复杂,其实经过实践和调研后,只要添加必要条件,反复训练,酌情打分,真相自然会浮出水面……
回到我们开头的困境,今天的现状是过往的积累,要想打破困境,必须面对现实。
回顾过去的10年,从高中,大学,到社会工作的3个故事,其实我已经错过了金融,演讲,房地产。如果没有这篇文章的总结记录,我完全不会明白曾经的愚蠢,到底失去了什么?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3个故事6个不同的人生轨迹,相同的起点和前置条件,选择不同结果天壤之别。更深层次的原因是选择权的主动性!很多人到死都不会真正明白的一个道理,不选择也是众多选择中的一种选择,区别在于你的人生交给了所谓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