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6日
家里养狗三天了。
之前我的想法跟先生特别一致,打死也不养狗,小时候被狗追得满村跑的惨痛经历着实难忘。但自从知道家里不养狗,啥宠物也没有,一个没意思的家,孩子就是容易有问题。再结合我家当下的现实状况,全家人没啥可盯,都很容易盯孩子,特别是我。所以痛定思痛,经过两年的努力,我终于突破了自己,养起了狗。
先生前几天还说:“有狗没我,有我没狗!要是养狗,我住公司。”我笑说拉着先生说:“没这么狠的心就别说这么狠的话,这话你跟我说说就行。”然后动之以理,晓之以情,先生摞下一句:“坚决不管狗,那养养看。”
狗就弄来了。
第一天晚上,乖乖类,狗叫了一夜。家里的墙隔音效果太差,个个房间都听得真真的。(这里咱都不再问候无良开发商了。)先生大怒“明天我就住公司”,连最盼着养狗的孩子都气得半夜起来大吵狗一顿。人们嗷嗷吵狗的叫声比狗叫的噪音还大。我说先生:“你先稳点。”
第二天,婆婆说:“狗刚来,肯定不熟悉,叫上四五天就会好。”还是婆婆专业。我跟孩子说:“这小狗离开妈妈,到咱家,陌生的环境,它有分离焦虑,咱越吵它越烦就会越叫,所以咱得对它好点,咱多摸摸它。”婆婆说:“对。”
第二天晚上,狗的叫声貌似少了那么一点点。父子俩觉得太吵。孩子问我:“妈妈,你不觉得吵吗?”我笑道:“我正在通过狗叫来训练自己在噪音下睡觉的能力。”孩子笑笑不说话。我确实半睡半醒中并不烦躁。
第三天晚上,狗叫明显下降。
狗老想出来,我刚想放出来。婆婆说:“别放,这是在养习惯。放出来习惯了,你一给它放笼子里它就叫,圈它几个月习惯了再说。”我赶紧把狗放回去。婆婆说得太对了,这是个心理博弈的过程。养狗真像养孩儿一样,孩子小的时候就因为我太心软,结果这后面就有不少需要调整的点儿。
这天,先生端着碗路过狗,给狗打了招呼。孩子笑:“不是说绝不理狗,逗狗吗?”
狗确实能分散一点点对孩子的关注。
狗以后会越来越多出现在我的文字当中了。
成功日记:
1.一个骄傲自大的人是一个内心很自卑的人。
2.持续不断的付出一定会有收获
3.帮忙帮倒了。
4.一家三口玩牌,孩子说了个新玩法,玩了一局我脑子中就开始想象一些不好的画面,我说:“这有点像赌博。”孩子说:“妈妈,你这太没意思了。玩个牌,你都会感觉像赌博。”我过度担心了。
5.给当下处于情绪中的自己做了一个成长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