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年前的一天,与朋友聊起儿子在家的一些表现,青春期的孩子,时不时会让人闹闹心,挑战一下家长。朋友建议启动“劳动改造机制”。
在这一点上,我采取了“立行立改”的整改措施。当时正值儿子寒假在家,我择机跟儿子抖出了自己的想法:作为家庭成员之一,必须参与家务劳动,当前要落实的是----我做饭,他洗碗。儿子之前也偶尔洗过碗,但一听说要天天干,很不乐意,但见我态度坚决,也就没反抗。
过程中有僵持、有反抗、有拒绝,但我的态度是:温柔地坚持规则。一段时间坚持下来,规律已基本形成。
春节期间,家里客人多,我告诉儿子不用他洗碗,但出人意料的是:儿子好几次都主动揽活儿了,还都是选的“工作量”大的时候。前天晚上,儿子卷着袖子又在洗碗,当时因其他事情有点小情绪,见状,我叫儿子先去玩儿别洗了,没想到儿子坚定地说:“不,这是我的责任!”
哇,好一份“责任心”!我暗喜,且由衷地欣慰,同时坚信持续的劳动定会带给儿子更多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