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作品为作者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在我们小时候,父母辈们对孩子读书都没有什么期待。
如果孩子擅长读书,那么就让孩子去读高中考大学;如果孩子不擅长读书,那就提前回家学门手艺,剪头发或者泥瓦匠等,或者直接回家娶媳妇种地。
父母也不会为了辅导孩子写作业鸡飞狗跳,也不会愁要不要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和辅导班。
父母都天然地很佛系,每天都忙着赚钱生计,闲下来就打打小麻将调剂心情。
那时候,乡镇中学的中考升学率出奇地低,我们学校得好几百号人吧?最后考上省重点高中的就只有四五个人。这四五个人里考试985和211大学的也就一两个人。
因为升学比例很低,父母也不会把主要精力放在孩子学习上,而是想方设法培养孩子为人处世的技能,还有做家务等生存技能。
那个年代,每个孩子都没有因为没有考上大学就过得太差了。
而现在的父母,把考上大学当做了孩子成材的唯一道路,逼迫孩子学习各种兴趣爱好班,学科内辅导班,导致孩子没有更多时间去玩耍和发展学习以外的其它技能。
如果家长紧盯高考这个独木桥的唯一赛道,就很容易全家跟着一起焦虑,孩子也会感到高压力。
《认知觉醒》中说到:
“焦虑的根源在于急于求成和避难趋易,即人们希望在不怎么努力的情况下立即看到效果。这种欲望与能力之间的差距过大,导致了焦虑的发生。”
生活中,产生焦虑痛苦的根本原因在于想同时做很多事,又想立即看到结果。
以前,我也深受“棉花糖试验”的影响,觉得孩子在学生时代要自律,要延迟满足。
还被“吃不了学习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的影响”,希望孩子能够“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现在,我才发现原来吃了学习的苦,不代表你未来就不再吃生活的苦了,说不定以后吃得苦一点都不会减少,还不如让孩子在青少年时代多玩耍,多快乐一点。
钱钟书先生说:
“快乐在人生里,好比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几分钟或者几天的快乐赚我们活了一世,忍受着许多痛苦。我们希望它来,希望它留,希望它再来——这三句话概括了整个人类努力的历史。”
我们说要对孩子学会放手,让他未来能够独立自主、强大起来。
我认为在这之前,要赋予他获取幸福的能力。
孩子获取幸福不是考上名校,或者找到一份稳定的好工作成为人上人。
孩子能否幸福快乐,在于他能成为他自己有健康的身心,有一份自己热爱且擅长的事业,有一个好的爱人,以自己的意愿过一生。
你要多去理解、支持、倾听和觉察孩子;你要带着孩子多走出去,去读万卷书,去行万里路,去看见;你要舍得用用孩子,让他多去践行,去干活,去生活中体验。
你多帮助孩子去发现他天赋热爱的事情,多一些顺应天赋的努力,少一些盲目的自我感动。
行动是打败焦虑的最快武器,克服拖延症,只有行动的密度拉满,才有可能一年顶十年。
我们要多学习成为长,把注意力从聚焦孩子转变为聚焦到自己身上,可以充分汲取父母辈和他人带孩子的智慧,少走一些弯路和避开一些雷区和大坑。
当你拥有了自我觉察和反省的能力,你就会发现你是可以掌控自己的命运的,不论命运发给你什么样的烂牌,你都有逆风翻盘的途径和力量。
世间所有的美好,都需要你踮起脚尖努力争取。
作者:陌小诺,用脚步丈量世界,用眼睛记录风景,用文字思考人生,听风耳语,偶有顿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四方友,赚万贯钱,用有限的人生体验不一样的精彩!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