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果在两年前看到《认同感:用故事包装事实的艺术》这本书,就不用在豆瓣上的小组内发布“求优质品牌故事”的帖子了。当时的公司新成立了一个女装品牌,公司为了增加品牌的影响力就要求我为品牌撰写一个品牌故事。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很迷茫,最终未能很好的完成这项工作。所以,看完《认同感:用故事包装事实的艺术》这本书之后,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这本书的作者是吉姆•西诺雷利(Jim Signorelli),他曾为各大品牌做过市场营销和广告企划,他是故事营销思维的首倡者,被誉为世界级故事品牌营销专家。
《认同感:用故事包装事实的艺术》这本书以故事思维在品牌传播过程中的作用为切入点,重新发掘了故事潜在的力量:故事不仅是一种艺术创作方式,更是一种异于逻辑和数据的思维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塑造一种深层次的认同感,从而可以被广泛应用于职场管理、市场营销、日常社交等领域。
所以,这本书实际上有两大主题:
倡导故事思维(应用于各个领域) + 品牌故事的塑造(致力于品牌创造)
倡导故事思维:
故事思维是众多思维方式的一种,它是运用故事包装事实的艺术来进行交流和表达的一种思维方式。没有人愿意看见赤裸裸的事实,即便你袒露了真实的自己。所以,很多人更愿意接受故事的表达,它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先吸引住人们,然后再打开心灵芥蒂去传达真相,从而达到观点共鸣。
一旦这种思维方式养成,你将会在面试中,恋爱中,与家人相处中等等多个领域获得信赖,他们也更愿意和你交流并聆听你的建议和方法。因为人们总是会在不经意间收到故事吸引然后沉浸其中,这时候一切的事实和数据的说服力都远不及讲故事。
书中有个关于面试的故事,那则故事引发了我的回忆。也让我想起来曾经在面试“XXX的储备经理”的时候,面试官问我在以往的工作中的表现。我给他讲了一个我在女装公司工作时候组织的一场回馈老顾客的走秀活动,从头到尾我没有提到那次活动的销售业绩,我只提到了我的策划方案以及顾客的一些反应等等,这样说起来比较生动有趣。结果一周后对方通知我去上班。我想也许那时候的自己是在无意识的运用故事思维面试,它很好地帮助到了我。
亚里士多德说:我们无法通过智力去影响别人,情感却能够做到这一点。而故事就是通过情感包装过的事实。会讲故事,首先会让你成为一个“有内容”的人。其次,通过故事来讲述你的观点,你可以获得更多的认同。
品牌故事的创造:
虽然掌握用故事包装事实的艺术可以让自己成为各个领域的“宠儿”,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作者的身份——世界级故事品牌营销专家。所以,毫无疑问这本书浓墨重彩的描写还是关于品牌营销的。
那么想要了解品牌故事的创造,我们应该先知道品牌故事扩散的四个阶段:
——产品功能认知
——产品特性理解
——品牌情结
——品牌联盟
多数品牌目前只停留在前两个阶段,他们的消费者仅仅是对产品有了一些认知和理解,谈不上任何的情结,更别说联盟了。所以,这样的品牌客户流失起来是非常严重的。
当时我在某女装公司上班的时候,我领导说过一段话,她说一个客户如果在同一家品牌消费一到两年也许是因为习惯或者觉得这家产品不错。但是一旦这个客户能够坚持消费三到五年,那么它就有了一定的情结,它会对这个品牌产生感情或者认同了这个品牌的设计理念、风格以及服务等等,如果这位客户坚持消费近十年,那么他一定是非常认同这个品牌的品牌故事和价值,他会认为这样的品牌像家人一样的离不开,他会觉得这个品牌上市的任何产品都非常符合他的需求和理念。一般到了最后一个阶段的客户几乎不可能流失了。
我不知道用消费时间来计算客户的忠实度是否可靠,但是我认可只要消费者和品牌有了一定的情感联盟,关系就一定非常牢固可靠的。
一个品牌怎样才能拥有完美的品牌故事,从而抓住消费者的真正情感点呢?书中提到了品牌塑造的“六C步骤”:
第一步:搜集背景故事
第二步:品牌定位
第三步:潜在需求者定位
第四步:结合两个定位
第五步:直面阻碍
第六步:故事摘要
这六个步骤从“搜集故事背景”到提炼品牌“独特的价值主张”,环环相扣点点衍生。写出摘要,品牌故事就完成了95%。还是开头的那句话:我看这本书,相见恨晚。要是让我早点知道这个”六C步骤“就好了。
在书中,每个步骤作者都会分成一个章节进行详细的分析。内容非常多我不多说了,在这里只想说一说我个人认为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点——潜在需求者定位。
很早的时候我们就知道“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他强调的是人类的需求阶段,最低级的是生理需求,最高级的是自我价值实现。这个马斯洛可真的是把人类的需求一挖挖到了底。所以,在本书中研究的潜在客户需求定位,我们也需要深入了解,如果你了解的只是客户的浅表需求那么很多工作都是白做了。当然六C步骤的其他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是我个人对这个挖掘客户需求比较感兴趣,就给大家详细的说说吧。
关于潜在需求者定位的分析,书中一共讲了三个方法:
阶梯法,投射性技巧以及人种学研究。
阶梯法往往是从一个简单的问题开始询问然后就上一个问题的答案展开另一个问题,通常,自尊是每一个梯子的最后一格并且也是探寻停止的地方。
透射性技巧类似于让客户填空,当有留白的时候客户填入的信息就是自身需求的信息。
人种学研究是目前流行的可以同时对潜在需求内外层深入挖掘的方法。
以上三种方法,无论哪一种都可以清楚地觉察出受访者的功能性需求和情感需求。以便于品牌在创造品牌故事中完善自己的内容。
在《认同感:用故事包装事实的艺术》这本书中,我们需要的除了思维理论还有方法。丹尼尔·平克说:讲故事将会成为21世纪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所以,阅读这本书,可以掌握更多的生活艺术,让你成为一个“有内容”的人,让你的品牌成为一个“有故事”的品牌,无论个人还是品牌都能获得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