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的中午饭时间经常出现这样的对话:不用叫熙坤去吃饭,他要「修仙」!
因为我长期食用一种以豆为主要原料的代餐粉,午饭就是流食加苹果,不幸得了这个名号。在可预见的时间之内,这种名叫「若饭」的流食依然会是我工作日的首选午餐。
一顿饭就是这么一杯东西,一种类似麦片的固体饮料。
大概从17年终开始尝试食用这一类流食,两个明显的好处:
- 几乎就没在工作日出过肠胃问题。
作为有着常年辛辣、油腻饮食习惯且肠胃不好的云南人,流食几乎将我在工作日遇到的肠胃问题降到了可忽略程度。匹配的代价就是硬生生习惯除了微甜之外就没有任何味觉感受的午餐,偶尔会加一点葡萄干一类的坚果或者补一个苹果就算是好吃的午饭了。
- 把午睡给戒了
午饭吃的越油腻,午睡的需求就越强;低油脂的流食能够在满足饱腹感的同时没有眩晕感,所以从去年末开始,我基本把午睡戒了,直观理解就是工作时间多出一小时。
想到一个故事,红杉资本大佬Michael Moritz去年在探访深圳时,被中国科技公司的长时间工作所震撼,有人在他的文章下留言「你大概没有注意到,中国公司中12小时的工作还包括一小时的午餐、一小时的午休、一小时的游戏娱乐时间」。
确实每天中午把窗帘全部拉上,办公室一片漆黑,脚边可能是正在休息的同事——这种习惯对于老外来说可能太神奇。
吃这玩意儿能管饱吗?
要让流食替代正常餐饮,我大概经历过以下两个阶段:
- 想吃肉,非常想吃肉,忍不住吃肉!于是中午照常去食堂,主食是流食,顺便加点菜。
- 下午五点钟变身零食杀手:流食总体上来说饿的更快(缺乏饱腹感),所以经常下午非嚼几个面包不可
大概两个月之后就非常习惯,仅喝东西加水果就够了。
从Soylent开始的「未来食品」潮流
和传统意义上的「减肥代餐」和以健身为目的的「蛋白粉」不同,我饮用的流食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产物,源起是旧金山一名叫做Rob Rhinehart的程序员发现了身边同行普遍有「快餐食品太多垃圾,吃饭耗时间而且不利于高效率工作」的需求。靠着在亚马逊上买来的各种比例粉末和查阅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发明了一种满足正常营养摄入需求、并且只需要类似麦片一样冲服(甚至都不需要热水)的流食Soylent。
他将这种食品定义为「未来食品」,靠着在Hacker News上发表的30天测试报告,在追求效率和热衷潮流的硅谷,这种食品很快火起来,从极客圈火到了大众,并且拿到了相应的投资。
从模式上,这种「未来食品」具备一些科技产品特点:
- 配方开源,大家根据公开的配方在社区中讨论并打造自己的食物,例如 钙xxx毫克、钾xxxx毫克……
- 不断迭代的配方版本
这一类食品的核心拥护者,基本都有这样的想法:用代码把自己的身体hack掉——不需要除水和粉末之外的其他食品,将人体对于营养的需求数据化,然后混合最优方案。
顺着这一类「超级食品」的潮流,我觉得能用15分钟解决一顿饭并且不需要额外休息恢复时间,是一种值得尝试的能力。
最后,在收集素材时,我发现网络上对于这一类食品依然存在诸多看法,总结一下几个信息点,仅供参考:
- Soylent的官方推荐是「可以用它替代任意一餐」,注意,不是每一餐
- 一部分肠胃科医生认为这种食品就是医用流食
- 一部分网友更加看好纽崔莱等传统保健品厂商的代餐
最后,我现在每天会有一到两顿流食代餐:正常会加啃一个苹果;晚饭还是必须吃常见的食品(毕竟进餐还有社交、心理健康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