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内容看完之后,内心好多感慨。
让我想到了我小时候长大的原生家庭,想到了我的第二个家,婆家,也想到了由我给女儿创造的这个家。在每一个由父母权威组成的家庭里,孩子的内在空间是否是自由流动的?自我是否是被允许的?取决于父母在多大程度上愿意选择尊重孩子,给孩子更多的自由空间,尊重她的想法和行为。
回想起来,我其实有一个很快乐的童年。我的父母文化水平不高,又加上是在农村,天天要忙农活,因此我是被放养长大的,再加上农村天宽地阔,山高水长,我觉得我就像一只快乐的鸟儿,无忧无虑的长大,虽然期间因为太过于倔强淘气,被父亲狠狠的拿皮带抽过一顿,我也曾经狠狠的怨恨过他,但后来上了大学,真正完全脱离了父母的掌控之后,我就已经把这些释怀了,因为父母毕竟有他们的局限,他们已经尽了他们最大的可能给我最好的,所以我选择既往不咎,放下以往所有的愤恨与不甘,而选择去与他们达成和解,去爱他们,感恩他们。虽然在年幼无知的童年和青春期,与父母有过强烈的对峙,也曾在委屈的泪水中狠狠的发过誓,这一辈子都不要再回这个家。但最终我还是意识到了,父母是无条件的爱着我的人。所以我很庆幸,没有跟父母对峙太久,刚一离开他们的羽翼,我就与与他们修复好了关系。所以我至今跟父母的关系都很好。
后来嫁到婆家,婆婆是一个很强势,控制欲特别强的人,我在这个家里感觉处处受限,非常憋屈,最后到了饭都吃不下的状况,每天胃胀打饱嗝,吃不下饭,吃饭也不香。到了公司,总在唉声叹气,同事们提醒我,我我才后知后觉的发现。
所以由此我想到以前看过一个育儿专家写的一句话,不要要求孩子做一个听话的孩子,而是我们要去做一个听话的父母。只要孩子的要求不是特别的过分,我们都要尽量的去满足她,尊重她的意愿,让她的内在感觉流动起来,这样创造力才不会被切断。
所以老师说:那些不太使劲的父母,养出来的孩子反而容易胜过太使劲的父母养出来的孩子,道理就在这里。你越是使劲,就越是制造了对孩子的攻击和切断。
而对于我们成年人,如果在原生家庭和成长过程当中,自我感觉一直没有被得到尊重,被切断了太多的内在流动,那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如果你想让自己恢复创造力,那就需要聆听你的感觉,并试着持续地表达和追求它们,让你感觉的流动,形成一种持续的存在,虽然不能迅速达成,但这非常值得一试。毕竟,找到这种感觉,才知道什么是活着,什么是做自己。
今天的文章对我而言非常重要,让我重新审视了一遍我的成长历程,也让我重新审视怎样去陪伴自己的孩子长大。
最后摘录今日得到:
创造力取决于感受流动的空间,有外在空间,也有内在空间。内在空间和外在空间是有正相关的,所以最初外在空间的一些基本品质就无比重要。
在原生家庭这个原初外在空间,如果我们的感受是被容纳的,我们就有了创造力的基础;如果是被攻击的,就容易顺从,就会内化一个“内在的批评者”,总是去压制我们的感觉,也就是超我压制本我。
当一个人展开想象,让自己的生命力水流流动时,批评就是攻击,就像是要去切断这股水流。听话是在远离自己的感觉,甚至是对生命力之流的攻击和切断。
作为成年人,如果想让自己恢复创造力,就需要聆听自己的感觉,并试着持续地表达和追求它们,让感觉的流动形成一种持续的存在。找到这种感觉,才知道什么是活着,什么是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