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庄子·秋水8-庄子

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币,而弦歌不惙。子路入见,曰:“何夫子之娱也?”

孔子周游到匡地,卫国人一层又一层地包围了他,可是孔子仍在不停地弹琴诵读。子路入内见孔子说:“先生如此欢心是为什么呢?”


没读过孔子多少事迹,也不知道这是不是真的,出现在庄子里的孔子事迹大约真实发生过,但这里面孔子表达的观点却不一定是孔子认为的,而是庄子的。

在这种境地的孔子仍然抚琴而歌,这真的很像庄子作风。

孔子曰:“来,吾语女!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

孔子说:“来,我告诉你!我违忌困窘蔽塞已经很久很久了,可是始终不能免除,这是命运啊。我寻求通达也已经很久很久了,可是始终未能达到,这是时运啊。


时也,命也,孔子临终时确实说过读易经最后就这四个字。一生教书育人,积极进取的孔子,最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可以说孔子晚年终于明白,也认可老子的观点。

老庄看似很消极,其实是看清了这个世界自己不能控制的占据绝大部分,可控的很少这一事实。基于这样的认识,把自己置于可控范围,只做好自己能控制的一部分,不抱撼天动地的志向,也就不会对绝大多数情况的不如意过于失望。

但老庄绝对不是不认真过好当下的生活,相反,因为明白时运无常,更珍惜当下每一分每一秒,如果对未来抱有很大的期望,一生下来没有任何本领就立志高远,也只不过是高阁上遥不可及的东西。

而成功的人有十分之一都是多的,大部分人是普通人而已,如果前进路途中确实时运不济,难免郁闷一生。而人生是条单行道,走过了就没有了,一生在懊恼中度过多没意思。

所以尽行好事,至于能得到什么样的名誉利益不妨看淡一些。心态平和的过日子,爱身边人,做自己喜欢的事,再有一技之长谋生就是最好的一生。不期待自己完美,也就不会要求儿女完美,给儿女压力,那么这些应该珍视的人才会围绕在你的身边。

没有儿女喜欢围绕在整天给自己设目标提要求的人身边。小的时候不得不听,长大了有自主行为能力了,一定会远离。人都是自己对自己有要求才会心甘情愿,别人哪怕父母都不行,之所以听父母的话也不过是出于爱和依赖,但人终究要成为他自己,也就是一直在挣脱和依赖之间拉锯。

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桀、纣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时势适然。

当尧、舜的时代,天下没有一个困顿潦倒的人,并非因为他们都才智超人;当桀、纣的时代,天下没有一个通达的人,并非因为他们都才智低下。这都是时运所造成的。


尧舜时候就没有困顿的人吗?应该是相对较少而已。大部分人还是能过比较好的生活。

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人之勇也。陆行不避兕虎者,猎夫之勇也。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

在水里活动而不躲避蛟龙的,乃是渔夫的勇敢;在陆上活动而不躲避犀牛老虎的,乃是猎人的勇敢;刀剑交错地横于眼前,看待死亡犹如生还的,乃是壮烈之士的勇敢。

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由,处矣!吾命有所制矣!”

懂得困厄潦倒乃是命中注定,知道顺利通达乃是时运造成,面临大难而不畏惧的,这就是圣人的勇敢。仲由啊,你还是安然处之吧!我命中注定要受制啊!”


安时处命。

无几何,将甲者进,辞曰:“以为阳虎也,故围之;今非也,请辞而退。”

没有过多久,统带士卒的将官走了进来,深表歉意地说:“大家把你看作是阳虎,所以包围了你;现在知道了你不是阳虎,请让我向你表示歉意并且撤离部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