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家长陪孩子写作业得心梗”的段子,一时间刷屏,道出了不少家长的血泪心酸,引起了很大的共鸣。很多人在爆笑之余,又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为什么现在养个孩子就那么难呢?是不是因为自己太low,学习不够,孩子才会问题百出?养孩子的过程难道注定不能与快乐齐飞吗.....
最近的一本新书《让孩子像孩子那样长大》可以从某种程度上很好地缓解这种焦虑的情绪。作者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把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展现出来,透过孩子生活中的琐事,带我们一起去探寻家庭教育的方法。看过全书,焦虑的心也会逐渐平静下来——孩子在某一个阶段都会出现共性的问题,唯一不同的是父母的处理方式。
《让孩子像孩子那样长大》的作者白雁飞,说起这个名字,很多人大概会很陌生,但是如果提起喜马拉雅上的钱儿一家,大家肯定就很熟悉。没错,她就是钱儿妈。
之前看过很多理论类和实操类的育儿书籍,看的时候热血澎湃,但是真正落实的时候,还是觉得无从下手,总觉得离我们的现实太远。最初看到《让孩子像孩子那样长大》这本书的介绍,对这本书并没有太高的期望。一开始觉得无非是记录一些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琐碎,每个家庭情况不同,孩子不同,这些东西注定也没有太多值得借鉴的价值 。但是拿到书的时候,彻底颠覆了我对育儿类书籍的看法。
以往很多育儿类的书,总会让我们产生一种错觉——作者是神一样存在的人。在我们看来,那些专家似乎与生俱来就具备育儿的能力,他们不会犯错、不会生气。那种高度和境界似乎是我们常人永远也无法企及的,更别说是模仿学习了。
《让孩子像孩子那样长大》这本书,没有高深的理论,没有说教,有的只是一个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妈妈,给我们展现她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事情。作者对于自己的囧事、难堪,或是错误,毫不掩饰,一点一点展开给读者看。让读者透过书中的某个细节、熟悉的场景瞬间找到自己的影子。那一刻会觉得钱儿妈就是万千妈妈中的一个,面对孩子的种种问题,也会焦虑、生气,犯错。她跟我们普通妈妈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能够及时反思,处理问题更有智慧,而这些所谓的“智慧”,也是我们读完书后,可以从这本书中轻易学到的。
这本书破解了育儿过程中我们常见的九大难题。如,给孩子无条件的爱,怎样有效陪伴孩子,孩子习惯的培养,亲子沟通,孩子的艺术启蒙,让学习成为一件自然而然的事,英语启蒙的方法,怎样处理二宝的关系,父母的自我成长。这些观点,都包裹着故事,读起来轻松自然,像在聆听一位好友述说育儿故事,又像在听一个专业人士,娓娓讲述她的育儿心得,传授专业的育儿知识。
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很多父母总在抱怨为孩子付出了那么多,为什么孩子就不懂父母的一番苦心,不知道感恩呢?钱儿妈告诉我们,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我们爱他们,只是因为他们是我们的孩子,而不是他们做了什么。无论他们好坏,都是我们的孩子,我们要接纳他们的情绪,接纳他们不好的一面。他们是孩子,必然会犯错。如果能够给孩子无条件的爱,让他们时时感受到我们的爱,即使是犯错被惩罚的那一刻。孩子也会明白,无论自己犯多大的错,父母都是永远站在自己这一边的,爸爸妈妈永远是爱他们的。孩子内心感受到了这种爱,就拥有了无穷的力量,他们会在前进的路上勇往直前,毫不畏缩。
夫妻关系是家庭的基石
很多中国家庭习惯觉得孩子就是一切,把亲子关系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钱儿妈在书中通过一家人在一起亲密相处时的甜蜜瞬间,告诉我们一个家庭中,夫妻关系是第一位的。夫妻相爱,才能给孩子营造出良好的家庭氛围,孩子可以从中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同时,生活中父母要大胆表达自己的爱。父母这种相处模式,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他们学会了怎样去爱,也会把这种模式带到日后的生活中。在《世界上最美的心机》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年幼的孩子,用自己最纯真的爱,去化解父母之间一场的矛盾。事后正如作者所言,“如果这算是一种心机的话,一定是这世界上所能想到的最美好的心机了。”孩子就好比一棵小树,父母是泥土。孩子从泥土里汲取营养,努力长成参天大树的同时,洒下一片浓浓的树荫,庇护着脚下的土地。这大概是世间最美好的时刻了。
每个孩子都有着不同的花期
认识钱儿一家,是从喜马拉雅里“钱儿访谈时间”开始的。很喜欢这个自信阳光、口齿伶俐的孩子。可是就是这么一个让众人羡慕的孩子,三岁时还只能说三个词。可以想象两个职业配音员看到自己的孩子,竟是这般模样,他们的内心会有多崩溃。他们和普通父母一样,会懊恼,伤心,咆哮,无助。这样的场景也同样会在我们普通家庭上演。不同的是,我们会在泥潭里越陷越深,对孩子的伤害也会越来越深。因为我们不能接受孩子是一朵晚开的花,我们希望他们是迎春花,还是最引人注目的那一朵。但是钱儿爸妈互相安慰,鼓励后,坦然面对现实——相信孩子是晚开的花,他有自己成长的节奏,对孩子多出一些耐心与等待。最终孩子也长成父母所期待的样子。
培养习惯 形散神不散
大部分的家长都意识到习惯培养的重要性,但是怎么把握好度,这是一个难题。钱儿妈在书中提到了一个观点“形散神不散”,也就是“表面看来对孩子很松散,其实家长的内心很紧,规划性和目标都很明确。这种高等级散养方式,要求家长的情商和智商都很高,他们要随时掌握孩子的进度与方向,甚至做出发展趋势的预判,引导孩子积极前行”。这样做就是要求家长能够关注孩子,在宏观调控的同时,把权利下放给孩子,激发出孩子的内部动力,让孩子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父母需要终身学习
这本书里,每一个事件背后都蕴含着父母的智慧。这个智慧从何来?就是通过父母的不断学习,自我提升实现的。透过生活的琐碎,我们看到的钱儿爸,钱儿妈是一对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提升的父母。所以在处理孩子的问题上他们能够淡定从容,气定神闲。似乎跟孩子每一次的过招都是信手拈来,毫不费力。我们经常会羡慕别人家的孩子,钱儿爸妈通过他们一家的生活,告诉我们,每一个“牛蛙”的背后一定有一个“牛妈”和一个“牛爹”。父母是原件,孩子潜移默化中就在复制我们的一言一行。我们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要努力让自己成为那样的人。不然,孩子最终会活成我们人生的翻版。
孩子是上天馈赠给我们的一份厚礼,是上天派他们来陪伴我们再次成长。让我们满心的爱,在迷失、在失落、在不羁、在彷徨时,找到它的去向,让心归于平静,将浮华与奢望全部抛在脑后。
他们是一粒种子,我们要做的是辛勤耕耘,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