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大学毕业至今,刚好距离第一份工作三年多两天。
在记日子这方面,我并不是一个特别细心的人。在我的脑海里,对于时间的记忆和认识,常常是被分段的,它们往往是跟一段特别的经历、生活联系在一起,比如每年的农历我只记得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因为那一段时间是过年,而且是农历新年,所谓元旦于我而言是平淡得再不能平凡的日子了。
毕业的三年里,做了两份工作,工作的时间也基本保持在13个月左右,对于第一份工作打算干三年不动的人来说好像是动得相对频繁了点,我也时常在想一个问题:是否自己对于工作生活还没习惯或者接受?是否还怀有不切实际的梦想?
时代的脚步走得异常快捷,很多人往往还没来得及跟你打声招呼便湮灭在人海茫茫中,光阴亦是如此。最近李安导演的新电影要上映了,一波营销号并不是在介绍电影多么值得一看,更多的是把李安导演曾经说过的话表达的“关于年轻人不要着急,人生的路需要慢慢走才有味道”类似于这样观点抛出来,播撒一片鸡汤雨。对于这样的观点,我并不排斥,甚至开始慢慢体会其中可能暗含的那么一点哲理。
每个少年都有过不知天高地厚的想法,仿佛眼前的世界任你驰骋翱翔,有的人很幸运,在不远的成年人时间里很早认识到那只是“年少轻狂”,而有的人终其一生可能只剩“不知天高地厚”了。你曾说清华北大不是梦只是选择,如今却说但愿本科就好.....
一路走来一路回想,毕业三年的时光,我究竟长成了什么模样?
一路小心翼翼,一路彷彷徨徨,一边充满希望,一边偶尔惆怅,曾认为独一无二举世无双,回头看自己原来还是凡人模样。多少人说自己把过去遗忘,其实那被遗忘的不是过往,而是当初那时候的感觉境况。工作时,每日杂务缠身,总想着大把空闲的日子该怎样怎样,真当你裸辞的时刻,睡过十天半月带来的舒服远少于没有收入的恐慌。人生可能是一台“永动机”,工作、生活、生活、工作......
三年了,最近刚刚结束一场两个月的创业,正常的眼光里它是“失败”的,满足了的是创业者对于创业的体验和想法,却开不了花结不了果。作为创业者的其中之一,在真正准备结束这场“体验”的时候我竟然表现得异常冷静,分析一下可能:第一是因为投资损失在自己可承受范围之内;第二是因为自己内心已经认定这只是为了体验而实现的创业,算是满足了曾经对创业的感觉的幻想;第三是自己暂时还是没办法接受这种创业的生活。当然,这里面的种种解释都可以当做是自己的“借口”,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周边人总有一个交代。
生活的内容,周围的讯息,每日的突发事件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你的情绪,在这个“逃离不了”的时代,增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意志力可能是一个不错的应对之法,最近在看阳明先生的《传习录》,觉得心学值得知晓学习。
毕业三年,未满三十,怀着四十的心,开启下一段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