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晓红 中原焦点团队网络初级22期坚持分享第43天 2020.7.21

听君一席话(二)

陕西师范大学副教授 赵克礼

1 对河南的良好印象:

写文章《四妈是个河南人》纪念生命中的一个重要他人:一个人在世上,如果愿意用力气去帮助他人,那他是个好人;如果他愿意用钱财去帮助他人,那他是个善人;如果愿意用智慧去帮助他人,那他就是个贤人。

2 对教育的观点:教育应使人智慧。

3 教育是以育人为目的、集严厉与慈爱为一体的崇高事业。

4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使人类的后代能够像“人”一样,尊严、和善、幸福的生活。尊严来自于自强,自立自尊。和善是一个人的品质和德行。幸福是要让孩子有愉悦感,有规矩感,有敬畏感。天底下没有无法无天的幸福。

5 校园文化的理想状态:智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生活中的难得

天气依然很凉爽。

感觉肠胃舒服多了。

听讲座时很专心。

喝了两杯热水很舒服。

中午和孩子们视频通话很愉快。

今天下午的讲座结束的比较早。

自己一个人逛了一会儿商场。

勇敢的买了一份臭豆腐。

冲动之下又买了一堆特产。

享受了臭豆腐的美味心满意足。

一个人安安静静的待在房间里。

在上课之前写完今天的分享。

能够一个人安安静静的期待今天的上课,真是太难得了。感恩感谢这一切的难得。心情很平静,生活很美好。

每日阅读

第7天 重新建构——看见孩子的另一面

重新建构的意义

SFBT将“赞美”和“重新建构”合称为正向眼光。重新建构指的是:我们基于事情不会只有一个面向,从不同看待事情的眼光,看到当事人的特质,优点,动机,努力…引导他看见事情的其他面向,进而拓展当事人的思考,引发不同的行动。重新建构的另一个意义是:我们了解了孩子描述的事情并重新诠释后,赋予相同的事件不同且正向的意义,看到了事件本身所带来的正面价值,进而形成新的解决方案或是行动。

重新建构的功能:

1 透过此过程来引导孩子看见事件中的正向意义

2 带领孩子重新诠释事件中所带来的不好经验

重新建构时要注意:

态度温和而不强势;

对孩子不够了解时,比较容易失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