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别人家的孩子斯科特·扬对于自己学习方法总结的一本书<Learn more, study less >,才知道为什么自己以前在学习上花的功夫不少,但是效果却不是很好的原因。因为自己以前学习的时候只是满足于记住知识点,而没有将知识串起来,所以虽然学了很多东西,但知识比较散乱,由于知识没有成体系,所以用起来的时候经常是脑子里空空的感觉。“学以致用”到了我这里却变成了学和用两张皮。这都是因为我在一开始学习的时候就没有将学到的知识结构化。
找到了自己的问题点,再往下看的时候,才发现作者介绍的学习方法不光是知识结构化的问题。或者说知识结构化还只是高效学习这个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而已。
真正的高效学习,还需要建立自己的知识模型。我的理解就是建立自己的知识地图或者知识大厦。每学到一点新的东西,就要想想这个知识应该归到自己知识地图中的哪一类呢,或者放到自己知识大厦中的哪一个房间呢?只有将每一次学到的东西都这样分门别类地归置了,将来用到这个知识的时候才知道要到哪里去找,才会迅速快捷地回忆起原来学过的知识。
学知识最终还是为了应用。那怎么应用呢?作者的介绍是要建立起知识的高速公路。我的理解是将所学的知识串连起来,互连互通。尤其是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串起来,现代很多新学科的出现不正是不同学科之间交叉学习产生的结果吗?至于“活学活用”,我认为才是做学问的终极目的。所谓“格物致知”、“世事洞明皆学问”。
作者介绍了整体性学习的六步法:获取、理解、拓展、纠错、应用、测试。对照了一下自己以前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法,可能只是在获取和理解层次做了一些尝试,而真正学习的精髓“拓展、纠错、应用、测试”以前都做得不够,尤其是拓展和应用方面。
想起了一句话:“学习和提高,最好的时候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虽然我现在已年过四十,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以后再来学习这些本应该在二十年前就学会的学习方法是有点晚,但只要开始,谁说以后不会有所进益呢?
而且书中介绍的一些方法如计划法、费曼技巧等我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其实也有应用,而且效果还不错,也印证了作者介绍的方法的有效性。
所有应用型的书籍都只能教授我们一些理论和方法。最终能将之用于实践的还是我们自己。《高效学习》是“疯狂阅读训练营”学习的第三本书了,我也开始慢慢修正自己的学习方法,开始试验一些更有效率的学习方法。比如坚持阅读,坚持写读书笔记。在写读书笔记的过程再回顾看过的每一本书。这除了输出,我认为也是学习的一个组成部分吧!带着目的的学习,以终为始的学习会更有成效!
学完新东西,能用自己的话讲出来,想想自己能用在哪里,最后如果还能说出这东西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才真正是将东西学活学透了。愿未来的自己能实现这个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