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了怦然心动,很多人不相信爱情,不相信一见钟情,但是我并不认为怦然心动是一部讲述一见钟情的电影,而恰恰它是讲述爱情的电影,我这个没有谈过恋爱的人讲这个,感悟也许一些不对的地方请包涵。
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生活之中没有一见钟情,但是爱情通常源于不错的第一印象,我认为一见钟情是第一印象的终极状态,一见钟情是双方的第一印象都很好,但是现实当中经常容易发生的是想女主这样的单方面的一见钟情,我们追求的动力通常来自于一瞬间的美好,当然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因为这一瞬间只有自己知道,比如你的朋友他们是不会知道美好瞬间,同时他们就像男主的朋友看中的就他人的外貌与其他人的评价,可是我们终究不是当事人,我们不知道美好的瞬间。
错位的追求者,通常我们认知中的主动追求的人通常是男性,但是怦然心动中的却是女性,包括现在的很多电影与电视剧都强调女性应该等待,等待男性的追求,但我想说的是,现在优质的男性与优质的女性一样稀缺,所以如果遇到自己喜欢的人,大胆的去追求吧,那么这种错位符不符合现实?是符合的,因为女性在性与感情方面比男性早熟,那么为什么各个国家都是男性主动,实际上在古代女性的情感需求是被压抑的,电视剧中也有所体现,就是男性的迟钝,当然女性的早熟与男性的迟钝产生了十分好笑的误会,同样也让观众产生了想冲进去解除误会的冲动。
拍摄手法,实际上本电影的拍摄手法是最贴近事实,因为很多的爱情电影只是单方面的,只有男性视角或者女性视角,当然目标受众不一样,也决定了它的主要视角,相反因为怦然心动讲述的是爱情,所以用了一种双视角交替的拍摄手法,解释了爱情中的很多问题,因为男性视角与女性视角的注重点是不一样的,这是一种全新的角度,我认为这是最贴合的爱情本质的角度,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这种手法对于很多看惯了普通的爱情片的观众来说是非常有趣的。而对于导演来说,就能少拍几个故事了(当然我是开玩笑的)。
自由与冲动,我们为什么后悔?主要是对青春或者说爱情的向往,我承认一旦进入社会,我们的感情将会很复杂,我们大多数人的青春贫穷,贫穷到自剩下自己,同时这段时间也是我们最自由的时光,青春片的两个层次,第一层如同小时代,通过对自己青春生涯的修饰,用名牌去填补自己贫穷的青春,但本质精神仍然贫穷,还有一种为什么中国的青春片都是堕胎,这代表着对自己身体的控制权力,在一定程度上你的身体获得了自由,这些都是对物质与身体,但是电影主要的是精神的共鸣,国产青春片最好的是青春派,为什么?虽然你的父母喊你去看的动机不纯,但是青春派中的朝气以及为了目标的坚定,在我们的青春中无论是为了大学,还是自己喜欢的异性,我们都拼尽权力,我们喜欢的是哪个梦想还是为梦想奋力向前跑的自己?我想正如男主一样,因为爱情他面对了更真实的自己,而青春派的男主也找到更真实的自己,我想只有自己才能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对吧。
肌体接触与语言交流,对于爱情来说,制造肢体接触或者语言交流是必要的,因为许多的单身人士牵过手就能想到为自己的孩子取好名字了,制造交流的机会啊,比如我电话没电了,借你的手机打电话,之后支付宝经常错误转账给你心仪的对象,制造交流的机会。为什么异地恋的分手率十分高?对于情侣来说,一旦没有交流与肌体接触,一般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没有安全感,这种感觉制造的了不信任,加大了误会的后果,然后就结束了。第二种是过度的神化,因为没有了交流与接触,同时因为被追求者的第一印象,导致了在追求者心中被追求者的神化,我合伙人经历过,他问我:你知道信仰吗?当时她在我的心中就是信仰。当然这种我认为不好,因为就像怦然心动一样,当你重新不带着神化的眼光再去看的时候,就是疲惫与反感,当然爱情可以幻想,但是我想你肯定与心上人一辈子,而异地恋导致的过度神化会让自己心中的对方与见面时的对方的产生的巨大落差,从而不满与埋怨,对方只会觉得你的脾气变坏了,我们需要不断的肌体接触与语言交流来降低过度的神化,不断的磨合自己与对方。
错误的挽回与放弃,通常面临关系降至冰点,迟钝的一方通常会采取一些比较愚蠢的会起到反作用的去挽救,比如我们说的表白与电影中男主的亲吻,实际上正如网上说的,表白是吹响胜利的号角而不是进攻的号角,这一部电影中如果前期男主想亲吻女主,甚至在大庭广众下也是可以的,但是在后期这就是反作用,我们可以得到的经验这种想快速确定关系的手段恰恰是最失败的手法,我们应该像男主一样去思考自己与对象的关系从什么时候开始下降?找到并重新与她从那个时间点开始,这个行为的潜意识是告诉对方,我希望你忘记那些不愉快的记忆,让我们从新开始。不得不说男主的情商相当的高,那棵树正是电影的转折点,也是他们两个人关系的转折点,当然女主也重新在男主的眼中看到了自己喜欢的(第一印象)男主。
我觉得怦然心动是一部很好的作品,看完之后,对爱情又充满了向往,一部好的电影有所回味,在最后我祝愿我的读者们都有一段不悔的爱情吧。这就是清明节的更新 ,欢迎与作者吹水:110845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