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365
题记:前几天在朋友圈发了个文,想送书给大家,今天送出了10本书,接下来还会当面送出2~3本《自我成长的力量》,很欢喜以这种方式跟亲朋好友结缘。
在心理学界、身心灵成长的领域,我很喜欢武志红,喜欢他的文字、喜欢他的表达方式。当我喜欢他的时候,也会向身边有需要的人大力推荐他。
从去年开始我更喜欢丛非从,觉得他温暖而有趣,又接地气。其实最早接触到丛非从也是在武志红的公众号里。
最早让我对丛非从产生深刻印象的是听他讲的一堂微课:讲男人和女人的关系、讲独立和依赖。
他的声音说不上清晰、也说不上浑厚,刚开始听会觉得有些低沉、甚至会不太适应,听了一段之后就会被他所讲的内容吸引。
他特别打动我的一句话:有些事情我自己是可以做呀,可是我就是需要有人跟我一起做,我才觉得圆满。
———是的,他说出了我的心声。
讲到依赖的时候,他说:依赖要在对方愿意被依赖时依赖、可以被依赖的领域内依赖、可接受的程度内依赖。
———很受教,以至于我现在能够脱口而出他讲的内容,虽然已经过去有一年多。
看他的文章,他没有讲过什么心理学理论,但是他的文章主题多数是生活中大家面临的常见问题,有的问题我们觉得是无解的问题。
———他讲的内容确实是注重于有用。
当然,某些人也会觉得他的书是比较烧脑的。在我看来他的思考是有深度的,也是有连续性的。针对于一些问题,看了他的文字之后会有豁然开阔的感觉。
如果非得要说一说他跟武志红的区别,武志红的坦诚很打动我,他在视频和文章中会写自己的经历,过程中所有的发生,他有真实而坦露的分析与剖析。我想不是每个人都像他这么勇敢,在大众面前坦露自己。
而丛非从是有趣,他的话题是针对常见问题,他对自己也有很多的承认,包括承认自己长得丑,虽然是调侃。从他的身上我看到长得丑可能真的是个优点,会让自己跟别人没有那么远的距离,反而会拉近跟受众的关系。
说到为什么要送这本书给大家?
这本书很好,让我很受益,我也希望有有缘人能够跟我一样有所受益。
成长确实是自己的事情,我也希望在成长的路上遇到更多的同行人。
关系的建立需要主动,人生中的知己需要发现、需要等待、甚至也需要培养。
前方的路一起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