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兆丰经济学第五周问答 | 当皇帝不一定是好职业

薛兆丰经济学第五周问答 | 当皇帝不一定是好职业

这周的课,因为中间隔了一周没有跟进学习,所以特地把第五周问答给整理出来,最主要的是,这周讲的【租】的概念,不是那么好理解的,刚好再理解一遍。

1. 内容总结

薛教授先提了一下自己是系统化的设计这门课程的,是把经济学中最深邃的思想,最深刻的洞见,系统化组织起来,是一个浑然一体、自洽、牢固的体系。

1.1 当皇帝不一定是好职业

【好生意如果是旱涝保收的话,当人们逐渐了解以后,好生意就不再是好生意了】
这句话包涵几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企业内部,一个生意如果赚钱了,就需要寻找到哪些能够带来额外收益的、也就是盈利的要素,把他们确定下来。一旦确定下来,他们的要价就会涨上去,迫于竞争的压力,企业的经营者就会重新评估他们的价值。

企业遇到了亏损,同样的过程也会发生,企业所有者就会判断是什么资源被高估了。。。所以整个经营活动,就是一个不断重新发现,不断修正对各种生产要素的估值的一个过程,这是第一层含义

第二层含义,是在企业外部,一旦出现旱涝保收的生意,其他竞争者就会争相提供替代品。

第三层含义,是那些金饭碗、铁饭碗,一旦人们发现了,那么对这些工作的竞争就会加剧,进入的门槛就会太高,后来再进去的人已经得不到什么好处了。

所以极端的来说,就是皇帝也不是什么好工作了。。

1.2 世界上不存在【合理的利润率】

【凝聚人类劳动越多的产品价值就越高,对不对?】

这句话的难点在于,你要能够接受这样的事实,那些没有凝聚多少劳动力的产品,他的价值也挺高的。

这就是在强调,产品定价的逻辑顺序,经济上的因果关系,是从供需再到生产的原材料成本,而不是从生产的原材料成本到最终产品的价格

他的一个重要含义就是,世界上并不存在合理的利润率,也不存在合理的亏损率。

1.3 一个事情,有【租】的一面,也有【成本】的一面

一个事情,有【租】的一面,也有【成本】的一面.PNG

关于【租】的概念,薛教授又讲了一遍:

一份资源,如果他提供的服务跟他的收费没有关系的时候,他提现出来的就是【租】。

举例来说,周五的问答环节用不用语音,在专栏设计的时候并没有承诺,薛教授可以懒一点不用语音,但是也可以勤快点用语音达到更好的效果。这个是否使用语音的服务,与他的收费没有关系。

但反过来说,如果提供的服务与收费有关系的时候,他就提现为一种成本了。

你看一个事情,有【租】的一面,也有成本的一面。我们从两个角度来看同一行为,他的核心含义是,竞争会逼着那些旱涝保收的资本逐渐变为成本,让那些本来可以懈怠的做法,从长远来看,还是要付出代价的。

1.4 政府和企业之间应该有一个合理的边界

【一个社会,怎么样才能减少他的寻租活动?】

从根本上看,政府手上能够给出去的好处越少,寻租的活动就越少。
政府和企业之间应该有比较合理的边界,政府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服务好企业,把那些冒险的事情,创造价值的事情,争夺好处的事情留给市场、留给企业。

2 网友精彩回复

余小生:

【课后思考】先介绍内部动态,再介绍外部动态,最后内部链接
第17讲:无论是【盈利】还是【亏损】,都是意外,出现意外就会重新评估资源使用成本,这是企业内部的动态成本视角
第18讲:【供需】决定【价格】,价格决定生产要素成本,这是由外部动态竞争传导至企业内部成本的视角
第19讲:【租】是资产带来的【旱涝保收】的收入,这是短期内部视角。长期内不是叫,随着时间推进,真正的【旱涝保收】并不存在
第20讲:竞争便有消耗,为了获得【租】而想政府争取特殊优惠和权利,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寻租】是【租】的竞争,是外部竞争视角

“核心思想就是竞争会让静态的格局变成动态的格局。”竞争带来意外的【盈利】或【亏损】,竞争影响【供需】,竞争环境下还存在【租】的空间,【租】会随着竞争改变,【寻租】是市场层面【租】的竞争

刘三顺:

看完今天的解答,我深刻的明白,工作中的租越高,我们越是不能安逸得去享受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