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序
我心中充满着一种揭开穷乡僻壤里土地秘密的冲动。
几年前的一次普通而没有目的的出游,登上高山,看到了一副想来今生都会难以忘却的画面。风不吹动,天上的云阴晴变幻,我站在土坡上向下望去,一大片一大片茂盛的竹子互相摩挲,竹林里兀的传来唢呐的丧葬乐曲,一阵蓝烟伴随着缓缓升起,视线里却没有出现丝毫人影。于时,一个充满庄重与伟大色彩的词语闪现在我的脑海——烟火魔鬼。
死去之人的丧葬礼仪在农村是最为庄重而繁杂的,棺椁灵器,吹奏乐器,纸钱炮仗,孝子哀嚎,一个巨大的伟大的工程,一个盛大的隆重的纠缠不清的道别。
人间烟火在雨后,被世人轻轻地跟随萧鼓吟唱出来,咿咿呀呀。
当时心里突然就有一种莫名的伤感,我撇去多愁善感的想法,走了一路,思考这幅异样的景色与我在此时此刻的缘分。当时适逢我那苦命可怜的婶婶,因为身患绝症而匆匆去世,无福之人生死都不曾享福,只留下了一个乡里乡间的好人名声。我还有什么话说呢,那股飘游的蓝烟将我的思绪带向很远很远……
从此,烟火魔鬼便变成了我一直挥之不去的心魔。而正当我为了这心魔终于有勇气拿起笔,窗前奋笔疾书时,越来越多的家族悲苦、生死由命、绝处苦难、痛苦希望与残缺美丽在我内心盛开、交织、纷繁,再纷繁,交织……
我从没有想到有哪一个简单的世俗风物能够勾连起我很多难忘的记忆,于是便即兴写作,只谈对于那个景色的见闻,感想。可是我也从未想过有一天它会真正成为我的心魔,萦绕心头,使我觉得自己仿佛进入了一个由自己编织的存有恶魔的世界。这个世界充满恐惧,可是又有一种魔力,让我认识到自己有责任也有义务去窥探这个“魔鬼”隐瞒了世人的秘密。
所以,我开始重新思考“烟火魔鬼”这四个字对我来说的重要意义,重新规划我创造这个小“世界”的宏伟蓝图。
暂时把这些全部当成我的自述吧。要知道,有时用第一人称写起文章来,会感到一种来自现实世界的压力。就像蒋方舟在《我承认我不曾历尽沧桑》中写道:作家在进行文学创作时,没有人要求他必须为自己的语言负责,而作品一经发表,所有民众都来要求他负起各种社会和法律责任。不太会用第一人称在现实的人际关系中灵活运用,就在自己的文章中大肆发泄,我想来这对于读者来说可能是一种折磨!那就用细腻的文字来安慰所有喜欢我的文字的朋友。
“烟”,“烟柳画桥,峰峦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我的家乡地处贫穷与落后的地界,想来它也时刻处在笼罩在烟雾之中探不明前行方向的路上。土地的守护者如此,对生命有些无限热忱和希望的热血青年也是。它是落后而美丽的,山里人的纯朴善良,城市工作者的顽强,隐忍与新潮,都被这个早被社会洪流淹没的羞涩村庄温柔的包容接纳。
“火”,“咿咿呀呀,雨后遮面清唱了,人间烟火色”。民俗风土是故乡永恒不变的财富。而正是由于亘古以来人们心中不灭的火才让这片土地有了存在下去的勇气和希望。古色古香的家族祠堂,顶天立地的百年树木,颐养天年的耄耋老人,长久的时间在这里不再是陈腐,而是安静,安静的燃烧。
“魔”,封建迷信曾在不安定的年代里残害肆虐着人心。一个现代文明假象覆盖下,落后阴影包裹中的农村到底能否摆脱这一个噩梦呢?一句“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坑害了多少人?
“鬼”,“子不语怪力乱神”。“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新儿落地,入土为安所爆发出来的无穷力量使人悲喜俱泣。我对于生死,不敢漠视,当然也没有崇拜式的迷信。我不信来生,便一直坚持着存在即要无悔,经历已为有缘。生死的轮回使我崇拜于它的美丽。
“烟火魔鬼是一个很美丽的梦,它不是一个恐怖小说,或许它有些散文化,但是它真的承载了很多心思,承载了希望与理想”。这段话是我在开始撰写文章《烟火魔鬼》伊始说过的一段话。一路走来,烟火魔鬼就像我的梦,它不仅仅是一个作品那么简单,还是敦促我思考和成长的文字朋友。感谢那些喜欢并且读懂了《烟火魔鬼》的朋友们,也是你们的支持让我一直丰富这个朋友的内心。
我写这个小说的初衷是想怀念和赞美那些朴实到伟大的充满乡土气息的我的故乡,和我故乡的人。人的一生是有多少苦难和矛盾的啊,但是在逃避不了生存压力之下,战胜生活中不断的困难和挫折之后,我们可能才会细问自己的得失。
思想是从“鬼”这个话题开始飞翔的,因为实是发生在我身边的生死大事让我不得不重视起它对于人心的震撼。我一直在用孩子的口吻去叙述整个故事,不想让它承载太多压力,变成一个成人眼里的复杂世界,我想保留乡土文学在浮躁世界里的赤子精神,回归田园,或许这样说有些狂妄,有些大胆,有些不知道乡土文学的真正意义,可是我也想做那个看见逝去婶婶的孩子,看见乡土。
无论是“烟”,“火,“魔”,还是“鬼”,都是人性在充满生机的土地上爆发出的一次壮美的人间喜剧,苦乐喜悲,冷暖自知,时间会洗刷一切虚伪和悲剧,独留人们学会宽容和善良。
文中的孩子是我,还是你,每个人看了之后都会有自己的答案。很多人匆匆忙忙的经历了这一生,在大城市的风浪里被埋没。这注定是一个淘汰小人物的世界,是一个强大的战胜乡土贫穷气息的人存在的乐园。而在那个落后而美丽的封闭田园里,有些包容孩子犯错和落后的温暖胸怀。
文中的孩子,会在四季,在不同的人生中,以不同的身份存在,有些不同的观察视角,会成长,会改变,会过早经历人生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同样也会经历一次全身心的脱胎换骨,而这一切都围绕着“农”这个朴素的词语展开,农民,农村,农事,农家,这是一次农文化的回归,同时是一次对于乡土田园的不断追寻。
也许这就是土地的力量吧,找不到家的人向往回归田野,向往过上自给自足的纯粹生活,我们都在为了这个幸福拼搏。而到什么时候,都有一些人选择早早地走向田园,去跟随心底的声音。
我想用文字,做自己一生尊敬与热爱的事情。
魔鬼序
感谢《简书》作家青茨赠序
初看到这篇文章的名字时,我是有些惊异的。《烟火魔鬼》,难道写的是个鬼故事不成?看过之后我却无法轻下定论了。
首先它绝对不是个鬼故事,但它带给人心灵的悸动也绝对不逊色于一本能让人边看边冷汗直冒的恐怖小说——总有缕缕哀伤从作者的笔下萦绕上读者的心间。那种哀伤沉郁淡如烟,弥漫在字里行间,却又沉重如山,似魇。
文中的“我”看见的真的是那些逝去的亲人的鬼魂吗?又或者是生离死别的无奈。我很不喜欢那种沉重的感觉,但不得不承认死亡总会降临,或早或晚,降临在我们或者我们的亲人身上,带给人痛苦,恐惧,和哀伤。
我不知道夏光是如何鼓起勇气去写“死亡”的。我看过很多对死亡的描写,有骇人的、沉重的、悲壮的,甚至是美丽的,但却很少有人会将丧葬的过程写的如此详尽。关于死去时刻的描写明明很少,却无时无刻不让我觉得被死亡的暗影所笼罩着。
当我带着对生死的敬畏读完这篇小说时才终于松了一口气,从悲伤沉重的心情中挣脱出来,在读的时候我不断的想着,如果有一天我的亲人也死去了,我会怎样呢?悲恸吗?抑或是冷静的主持葬礼?大概会是不甘心吧,还有那么多地方没陪他们去过,那么多事情没为他们做过。不想让死亡将亲人带走,却毫无可能去阻止,这种感觉真的很讨厌。我很想知道到那时我会看见他们的灵魂吗,大概是不能的,毕竟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
我们在死亡面前总是很渺小无奈的,这大概是我能想出的,对这篇小说之中鬼的篇章最简洁的概括了,这是一个很悲伤的故事,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