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想要缝衣服,让我帮忙穿针。拿出针线盒,看到里面有一团乱线是由几个线棒的线头绕在一起形成的。恰好妈妈需要的那种颜色线棒被缠绕在里面,我要么把线头全部剪掉(肯定会损失不少线),要么就将这所有线头重新整理,否则无法穿针引线。我其实有些想发火,气那个把线弄乱的人。不过两秒钟时间,也不晓得自己从哪里冒出来的想法,竟然要把这乱线理清楚。在和妈妈确认她可以等一会之后,我开始了“工作”。每一根线都特别细,我不敢用力气使劲拽,恐怕一用劲线头全部缠绕在一起。我先用手轻轻打开最紧处的线头,尽可能地给每个线头足够的呼吸空间,然后将目测到的比较短的线从杂乱的线团网里按照它的轨迹一步一步挑出来。按照这种方法将几个短的线头弄出来之后,原本一团乱毫无规律可言的线球竟然只剩下一种深蓝色线头。原本以为就这一种线很好收拾,谁知由于线太细,而且这个线扯出来的太长,反而更加不好整理。想了一会我用嘴巴咬着一个线头,两只手轻轻地慢慢地缕绕在一起的线,很快就搞定了。
在整理线头的过程中,我突然发现我当前的状态和那一团乱线很相似。前段时间自己总是动不动就会发怒,其实并没有多大的事情。我太过于着急,总是想牵着那根冒出来的线头快点找到线棒,殊不知我越是着急,线头越容易和其他线条交织在一起我更解不开。反倒是我慢平和一点,线头打开,节奏放慢,事情很快就解决了。
下午从幼儿园接大宝回来,在路上就和大宝沟通要吃药,大宝表示同意。我特意说了那一款苦药,反问他可不可以不吃可不可以吐药,大宝都说不可以。回到家换鞋洗手拿药备水,全部准备妥当就喊大宝吃药,前两味药大宝吃的很快,等到第三味苦药时,大宝看到后迅速跑掉假装去屋里玩。喊了几次大宝都不出来吃药,我有些着急又很生气,本来想吼大宝一顿,我深呼了一口气,去厨房洗菜去了。过了一会,我去找大宝提醒他吃药,他还在屋里玩耍,他自然是不愿意。我抢拉着他进餐厅,把他按在怀里,态度强硬地让他选择是他自己吃药还是我喂。可能有些弄痛他了,他说药下来站着。我把他放下来,他看了看药还是下不去吃的决心。我把药拿到他嘴前,他推脱了好几次都不愿意吃。此时我有两种选择方式,一种是一巴掌拍到孩子屁股上啪啪打起来,管他吃不吃,先把打一顿然后直接灌药。另一种是好好和孩子沟通,让他自己吃药。我自然是选择了第二种。当然我花了将近半个多小时才最终让孩子把那味药吃掉,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看了自己和孩子的进步。我的进步是受孩子感动的。对于一个不到三岁的孩子来说,吃一种气味难闻而且味道很苦的药确实是一种挑战。儿子从最初的拒绝逃避,到几次想要尝试又放弃,再到用嘴巴沾了一点药又推开,而后鼓足勇气喝了小半口,到最后连着把小杯药咕咚咕咚喝下去时,我在一旁看的竟然想要流泪。
如果我强行使用蛮力着急地去处理线头和孩子吃药的问题,可以把事情解决掉。但是换了另外一种方式,是出乎我意料的结果。在这过程中,我听到了自己与自己的对话,看到了孩子的成长,见证了勇气的力量。慢下来,松一点。看似很简单,却需要我用一生去品味其中的内涵。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我更多践行慢和松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