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聊聊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吧。
之所以会想聊这个话题是因为我发现现在的我跟以前的我不一样了,非常的不一样。
我不是心理学专业出身,所以我也找不到专业的理论来解释我身上发生的变化。
都说性格是一个人最显著的特点,也是最难改变甚至是改变不了的。有句话不是说嘛,江山易改 本性难移。
前段时间逛超市碰见了多年未见的初中同学,他还是老样子,几句寒暄他却惊讶于我现在的变化。开玩笑的说果然是女大十八变,女汉子也有从良的一天。我心下怅然,曾经的我到底是什么样子?
小时候,按当时的话来说我家算是村里第一批奔上小康的那种。在周围小孩还在吃一毛钱两块儿的菠萝糖的时候,爸爸就已经托人从香港给我带了进口的巧克力,尽管当时我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
后来我就上小学了,莫名其妙成了班长,一当就是六年。这六年,在班里我有绝对权威,说一不二,雷厉风行。同学们都怕我,可还都愿意跟我做朋友,虽然我觉得他们是被我的人格魅力所吸引,但我也不否认有跟我经常请他们喝汽水吃辣条有关的可能。你看,这时候我性格的关键词是说一不二,雷厉风行。
再后来,我爸的生意越做越大。
我一直觉得像我爸这样的粗人,还是适合开开挖掘机,捣鼓捣鼓翻斗车这样的符合他气质的老本行。所以当他决定要拓展他的商业版图,进军餐饮行业的时候,我心里是有点犯嘀咕的。可是他毕竟是我爸,是我最敬佩的人,所以他的决定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非常明智的。
在他酒店开张的那一年,我顺利升入了初中,开启了我人生的新篇章。
在新同学新老师面前,我刻意隐瞒了父母的职业,因为我不想重蹈覆辙。因为,我忘不了让我莫名其妙当上班长的那位老师在办公室说过的一句话:这姑娘爷爷可是老支书,咱学校这片地还是人家的呢,可得好好伺候着。
这句话让我六年的小学生活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我拼命做到最好,我努力团结同学,我想让所有人认可我。
However这又能怎样呢,我辛辛苦苦隐瞒的,不想被人知道的,在我进入初中一周后,还是“广为人知”了。
你永远感受不到我在自家酒店看到我爸跟我所有任课老师举杯同庆其乐融融的画面时的绝望。
打那之后,我开始讨厌回家。每到周五,其他人都在期盼回家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坐在角落,希望回家的时刻来的能够慢一点。
那时的我叛逆极了,我渴望摆脱家庭给我的束缚,讨厌别人提起我的家庭。逃课、早恋、泡网吧、去夜店……活脱脱一个小太妹。
你们不是想让我活成你们想要的样子吗,
我偏不。
你看,青春期的小孩儿就是这么可怕。
这个时候我的关键词是叛逆。
我不知道其他人的叛逆期是多久,又是怎么结束的。我是在升入初中的那一年开始了我的叛逆期,也在初中毕业的那一年被迫终止了我的叛逆期。
那年冬天很冷,也很长。
我爸破产离家出走了。天塌了。
我已经不记得那年冬天我跟我妈是怎么挺过来得了。
或许,我应该感谢我爸,要不是他,我也不可能迷途知返。
同样的,我也开始变得敏感。
我在乎所有人对我的看法。他们是怎么想我的?我这句话说错了吗?我是不是应该问一下这个事情到底应该怎么办?我惹她生气了吗?他们是在说我吗……
我开始极度缺乏安全感,常常半夜惊醒,身旁我妈在梦中叫出声来,边哭边叫,不管我怎么叫她,她就是醒不过来。我只能一遍遍的安抚她,没事的没事的,我在这,我在这。
那时候我必须假装自己很强大,因为我要保护我爱的人。
可是时间久了,便分不清什么是假什么是真了。
现在的我很矛盾。我极度缺乏安全感,渴望被关爱,却又害怕所有的善意信号。跟所有人热络,却又在内心砌了一道不可跨越的高墙。
我呆在自己给自己建造的牢笼里,渴望逃离,却又无比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