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我,做为一个生命体,都是极其偶然的存在。当然,还有他。
故事的主角李先生,我们已经三十多年没见面了。即便在三十年前,大家见面的次数也很少,顶多三五次吧。
我们不是一个村儿的,也就不在一个学校。那时,差不多每个村儿都有一所初中。对了,哥是村儿里长大的。
少年时,李和我都是三里五村的“文化名人”——学习成绩好。去县上参加三好学生代表大会回来,我们又带着大红花,敲锣打鼓地在镇上游行过。哥小时候个子长得高,游行的时候是旗手。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是哥人生最风光的时期。初中毕业后,阴差阳错,哥考入中等师范,为自己低靡的人生拉开了序幕。
而李呢,重点高中毕业,顺利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当时的地质矿产部工作,成为乡亲们眼中的传奇。
那年中招,哥考了339分,李考了315分。当时,李班上还有个叫杰的,260分,上了普通高中,后参加高考落榜,回乡务农。
当年,我并不知道杰这个人,我是前些天才听职业股民Q先生说起他的。红杰后来去北京跟他姐夫打工,他姐夫是我们那一带著名的骗子,后犯事潜逃,公司就交由红杰打理。据说,这个高考落榜生把公司弄的不错。
多年后,李在部里也身居高位,在一次倒戈前任部长的阴谋中,起事方要拉笼李,他为规避风险,给自己制造了出国二十天的机会,等他回来,倒戈行动成功……李就此失势,从此坐上冷板凳,无比失落。
苦闷之余,李便找在京的少年玩伴杰倾诉……一来二去,对方念及旧情,又慕其才华,便请他做了公司副总,年薪二十万。如今两年过去,老板嫌他眼高手低,另外请了台湾人做副总,他就成了摆设。李先生再次遇冷,说来令人唏嘘。
Q先生也是我们那一届的,跟李和杰他们同班,讲老同学的故事时,多少有些义愤,亦为不同的人生浮沉与际遇慨叹……而事实上,做职业股民这几年,他也把自己送上了一条不归路,扬言要拿出“死猪不怕开水烫”的精神,打发今后的人生。
听过这些故事,在我看来没有别的,倒觉得可以借我们这代人的故事引导下儿子——听我讲完,儿子总结陈辞:一曰江湖险恶,该站队时要旗帜鲜明地站队,否则两头都得罪,里外不是人;二曰世事无常,须看淡一切,愿赌服输,不以成败论英雄。
靠,我这个当年学校里的“高材生”,后来混迹社会之后,若是有儿子这样的胆略和智慧,也不至于屡次身陷囹圄,难以自拨,有此苦逼人生。
——像李先生我们这些“才子”,活得这么窝囊,真该好好反思自己。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