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图,河中龙马负图,伏羲时出”
这句话出自朱子的《论语集注》,朱熹一代儒学大师、理学大宗,为什么会相信这么荒诞不经之事呢?
但也正因为朱熹的这句注解,让“龙马负图”成为了圣人之言,被后世很多学者所不加辨别的引用。那么,龙马负图的说法到底出自哪里,朱熹这么说的依据又是什么呢?
《河图》的说法最早见诸《尚书·顾命篇》:“赤刀、大训、弘璧、琬琰,在西序;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
东汉班固《典引》中有“御东序之秘宝,以留其占”之句,蔡邕为其作注曰:“东序,墙也。《尚书》曰:颛顼河图、洛书,在东序”。
“成王将崩,命召公、毕公率诸侯相康王,作《顾命》”,所以通过以上两处,我们知道,在周成王的“顾命大典”上,《河图》是作为“东序秘宝”而出现的。至于它起于何时,有什么用,我们不知道,这就是《河图》之说最可信的1.0版本。
到了东周的春秋时期,《河图》的说法已经流传甚广,孔子对其深信不疑。《易大传》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论语·子罕》篇::“子曰:‘凤凰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可见在孔子时代《河图》已经变成了“河出之图”,而且我们还知道,《河图》是一种祥瑞,圣人遵循它来修身治国。
那这时的圣人指的是谁呢?主要有两种说法,《竹书纪年》认为《河图》出于黄帝时,而相传为孔子所作的《易传》认为是伏羲,《汉书·五行志》引刘歆语也认为是伏羲。以上可以称得上是《河图》的1.1版本,前两个版本所依据的资料可信度比较高,所以这两个版本可以说是有据可查的。
而后面最早在战国时期,又出来了一个2.0版本,那就是伏羲以《河图》作《八卦》。
前面我们提到了“圣人则之”,那么“圣人则之”干了什么事呢?没有人知道。而战国时期《八卦》之说盛行,而且普遍认为是伏羲作《八卦》,那么既然伏羲作《八卦》而且《河图》亦为伏羲时所现,而且《河图》就连孔子都没见过,那它去哪儿了呢?于是就有人把二者联系起来,认为《河图》就是《八卦》的前身,伏羲依照《河图》作《八卦》。
《汉书·五行志》引刘歆语,《论语集解》引孔安国语,都持这种说法,这可以称作《河图》2.0版本,不过我们从可靠地资料中找不到依据。前人都没有说过,他们是怎么知道的呢?这种说法非常惹人怀疑。而《易传》中却早就明确的写了:
“ 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於是始作《八卦》。 ”
《易传》传为孔子所作,其成书年代大大早于刘歆和孔安国所处时代,如果真的是伏羲以《河图》作《八卦》,书中不可能不大书特书,所以这个说法没有可靠地证据支持,我们找不到刘歆和孔安国这么说的出处。所以2.0版本是靠不住的。
还有一个更靠不住的2.1版本,我们也不知道其由来,那就是“龙马负图”。都知道“河出图”,那图是怎么从河里出来的呢?有人说是在龙马背上驮出来的,这个说法始见之《尚书孔传》,此书旧题西汉孔安国著,其中有“伏羲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以画八卦”之语,所以被后世大加引用。但此书后来已经被证实为《伪书》,所以它的说法靠不住,而且“河图负书”的说法太过于玄幻,超乎情理以外。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了,刘歆、孔安国这些最早提出“龙马负图”、《河图》作《八卦》等说法人到底依据的是什么?如果2.0、2.1的说法是假的,那么毕竟是有人在造假,到底是谁在造假呢,这个造假的说法从何而来?
幸运的是,我们找到了这个出处,孔颖达《周易正义》中有引用了两段话:
1.《礼纬含文嘉》曰:“伏羲德合上下,天应以鸟兽文章,地应以《河图》、《洛书》,则而象之,乃作《八卦》。”故孔安国等并云伏羲得《河图》而作《易》。
2. 《春秋纬》云:“河以通《乾》出天苞,洛以流《坤》吐地符;河龙图发,洛龟书感。”孔安国以为河图则八卦是也,洛书则《九畴》是也。
2.0、2.1两个版本,在《春秋纬》、《礼纬》这两本书里我们都找到了出处,那么这两本是什么书呢,到底靠不靠谱呢?
这两本书是战国时期的产物,属于《纬书》中的两本,而《纬书》是相对于《经书》而言的“假书”,它们的作者是战国时兴起的星卜方士,这些人所写的书就被称为《纬书》。就好像现在的《道藏》一样,里面收录了大量的道家书籍,历史上很多荒诞不实的说法都是出自这些书。《纬书》也是一样,方士们为了宣扬他们的学说,在其中杜撰了很多“伪历史”。
但是因为秦朝以前的书都被烧光了,汉朝学者研究历史的时候无书可借,就只好大量参考这些《纬书》,因为他们虽然有很多“伪历史”,但是他们成书的年代都比较早。《纬书》中的一些说法越传越广,到后世的学者不知其出处,所以就对一些假的历史不加辨别的引用,久而久之便以假乱真。
所以,《河图》的2.0、2.1版本就是如此,这么重要的事情,战国之前的史籍没有任何记载,战国时期的《纬书》中却集体冒了出来,这就是诸子百家中谶纬家的杰作。
参考资料
清·崔述《考信录》三代考信录,卷上,驳龙马负图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