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惠勿念,受恩莫忘”是《朱子治家格言》里的一句话,过去读了,也没细想,今天再读,才发现这句大家都熟悉的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简直太难了。
大部分人施惠图报。常听人说某某是白眼狼,是喂不熟的狗;也常听到“我对你这么好,你就这样报答我的?”的质问和抱怨;更有“我怎么就暖不热你的心呢”的无奈与不解……可见许多人都是施惠图报的,受惠者没有如施惠者所想的报恩,总是会很失望的,免不了生气、抱怨,甚至由此改变其世界观。
好像《易经》里说,至高无上的天给我们阳光雨露,使万物生长,却没有想过让谁来报答。我们人却不同,无法达到忘我的境界。我国古代就讲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连普通的人情往来、门户差事之类的,也还是讲究礼尚往来的。现在东家要给孩子结婚了,西家赶快回家查查自己孩子结婚的礼簿,看看东家给自己行礼没,行了多少,视交情决定如何还礼。张家老人去世了,李家也去查查自己父/母去世时张家的行礼情况再做定夺。如果张家原来没有行礼,视现在的交情,可以不行礼,与其无门户往来;如果以后还需要打交道,则可以行礼。这样做也无可厚非,礼尚往来嘛。
一般来说,父母亲对子女则不受礼尚往来的约束,甘愿无怨无悔地为子女付出一切,乃至最宝贵的生命。可公婆对儿媳却不同,虽说要把儿媳当女儿,可毕竟没生养儿媳,对儿媳的好多少是图回报的,希望儿媳和儿子以后给自己养老送终才是最终目的。丈人丈母娘对女婿,多子女家庭的父母还是不会靠女儿女婿的,因为女婿只是半个儿。独生子女家庭对女婿的要求和感情与公婆对儿媳差不多,因为重男轻女的古老传统思想影响,还是会有一些不同。
在中国这样的传统社会里,施惠图报很正常,可朱子治家格言却反其道而行之,要求子孙“施惠勿念”,如上天般大公无私,这是要他的子孙们达到无我的崇高境界,这个要求要做起来太难了,这个境界太高,一般人很难做到的。不仅如此,还要求“受恩莫忘”,这一点在礼尚往来的国度里还不算难,“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几千年来一直都在我国推崇备至,但又有多少人在“施惠勿念”之后做到呢。
可见,朱子治家格言对子孙的治家要求,对个人的修养要求,就这一条,到今天也在挑战着现代人呢,更不必说还有那么多条要求。也许这是朱子治家格言流传至今的原因之一吧。
愿更多的人施惠勿念,受恩莫忘,牢记践行,我们的社会便会变得越来越和谐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