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节
可是一点也没感受到
浓浓的年味儿
没有花花绿绿的装饰
也没有挨家串门的热闹
好像少了小时候的那种
仪式感和期待感
遇上一场白雪
村落里显得更加寂寥了
小时候
一到腊月就开始置办年货了
一直到年三十
家里天天蒸汽弥漫,香气弥漫
这是年的味道
让人晚上都幸福得睡不着的味道……
不禁让我想起那句话
那些年穷得像个孙子
但快乐得像爷
还记得,以前到了腊月十几,就要开始赶会了。小时候年前赶大会真是人山人海的,新衣服、灯笼、糖块、鸡鸭鱼肉、水果、冻梨、冻柿子、春联、鞭炮、挂历……爸爸妈妈会买回家一张大大的挂画,一个大胖姑娘或者大胖小子抱着个大鲤鱼!
为了更应景,花花绿绿的更喜庆,还要从会上买一些假花,放在柜子上,有过年的喜庆!
还记得,以前到了腊月十几,就要开始准备各种吃的了。最喜欢的是等到过油的那天晚上,爸爸总是烀一大锅肉,满屋子都是肉香,我总是等肉熟了,站在锅前,等着爸爸切出来最好的肉,大口大口的吃,这种等待的煎熬和吃上肉的满足,只有小时候才有!
杀年鸡,鸡、鱼、肘子、排骨是小时候过年的标准套餐,小时候吃的鸡都是小柴鸡,自己家养的鸡,皮薄发黄肉质紧实不疏松,炖出来的汤都是油黄不腻的,买一堆鱼,等着杀鱼那天,取出来鱼肚踩着玩。
那时候最忙碌的就是蒸馒头那天,爸爸妈妈头一天晚上就准备好一大盆面团,用被子裹着,等着发酵,第二天一大早就开始揉馒头,邻里总会来帮忙,妈妈准备好糖果,分给大家吃,而我们小孩子,则是分给端馒头的活儿,一趟一趟的跑,也不嫌累……
储备饺子也是过年前准备的年货之一,包好的饺子冻上,过年前小孩了晚上饿了,煮点!
每到过年,家里散装糖整一盘子,来小孩了给一块,没意思了吃一块,软糖、硬糖、酥糖、脆糖都有,那时候,吃多少糖块都吃不够……
小时候过年前一定要给爷爷奶奶屋里来一场大扫除,这是我和姐姐的活儿,擦桌椅板凳,换桌布,洗盆花......
还记得,腊月二十七八就可以放鞭炮了。那时候的鞭炮,拆开来放,年底守着卖鞭炮的小摊儿,摔炮、大地红、窜天猴、还有一种叫二踢脚,威力很大。坏坏的小男孩总是拿鞭炮往别的孩子身上扔,捂着耳朵看着鞭炮噼里啪啦地响,小时候围着鞭炮欢蹦乱跳的我们,好像就在昨天……
还记得,腊月二十九就可以贴对联了。每年春节前的大会,爸爸总会去买好多门画和春联,我的任务是帮爸爸递该贴的对联,每年的春节,亲戚们总少不了让我读春联,由此,也认识了好多汉字.......
后来都买现成的,春联也越来越好看,但少了那一股子年味儿!
贴春联就少不了送财神的,不管这一张薄薄的、贼劣质的财神画值多少钱,都得买,财神都送到家了,哪能拒之门外?
还记得,大年三十晚痴痴地盼着春节联欢晚会。那时候,春节联欢晚会还不像现在这样,地位可崇高了。吃完年夜饭,一家好多口早早就拿好瓜子水果,守在电视机前,等着赵忠祥、赵本山的出现!那时候全家围坐在一起看春晚,吃饺子,听着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才叫过年!
还记得,过年可以穿盼了好久的新衣服。
除了年夜饭、压岁钱之外,穿新衣服是小时候过年最大的盼头了。
那时候,最盼望妈妈去镇上,因为回来时,总会有春节要穿的新衣服,等到除夕夜,叠得板板整整的压在枕头下都睡不着觉,想象着明天穿上新衣服的开心,睡梦中都是甜甜的微笑!
还记得,蒸馒头、过油、包饺子那几天总有很多话要忌讳,由于我爱说话,总是问这问那,总是会被爸妈批评,至今也不明白到底哪些话不能说......
还记得,拜年串门一定要穿大口袋的衣服。
过年嘴一定要甜,因为不仅能得到好吃的,还能得到平时不敢想的金额的压岁钱!
那时候的红包只有几十块钱,但对我们来说那也是巨款啊!放在兜里怕掉了,放在其他地方怕偷了。一天都要偷偷拿出来数好多次!
去亲戚家拜年的时候,大人们总会抓一大把零食塞你口袋里,揣着一大兜的好吃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还记得,那时最喜欢正月里的亲戚大聚会。
过年的时候家里的亲戚都会回来,姑姑姑父骑着自行车带着好几个孩子,平时不常见的哥哥哥姐姐都能见,结交超级多新的玩伴,一群孩子跑里跑外,叽叽喳喳的才叫过年!
小时候,年是爸买回来的肉,是妈给我买的新衣裳,是兜里舍不得花的那几毛钱,是那噼里啪啦金花四溅的一挂小鞭儿。小时候年是期盼……
长大了,年是超市里的拥挤,是忙活了半天做好的饭菜谁都吃不下,是天南地北的奔波,是黑夜当做白天的混乱。
生活越来越好,可那份快乐却离我们越来越远,小时候哭着哭着就笑了,长大了笑着笑着就哭了。
真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年”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