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在看巴黎时装周,看到其中有一条是讲中国元素的流行。不知道各人看了之后会是怎样的心态?
不过,至少说明:一、中国文化在国外得到了推广;二、中国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认同。我想,这也是这么一条新闻能够在中央电视台的午间新闻播出的主要原因吧。
但是,时装周每年都会有新的主题元素,再经典的元素也需要随着时间的变迁而进行重新的演绎甚至被淘汰,这与其本身无关,只在于我们人类欲望的本身。“衣不如新、人不如旧”,喜新厌旧是人类的本性,当然,这并不是说这一点就是什么不好的事情。一些具体的事物之所以给人以美好的感受,是因为在它的身上有一些特质能够刺激人的观感,引起美好的感受。但是,这种应激性必然会随着刺激的重复而降低敏感性,从而出现“熟悉的窗外没有风景”的状况。所以,作为以满足人类观感需要为最大目的的时装来说,要想占据人们的目光,必须不断地以新的特质来最大程度地散发刺激。所以,频繁地更换身上所负载的元素也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因此,对于中国元素出现在巴黎时装周,并没有什么值得惊喜的地方。毕竟,时装周需要太多的元素,任何一个国家、地区和民族的文化元素都会被它挖掘和利用,中国元素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和偶然性,并不能说明太多的问题。
中国文化现在频频要讲走出去,要讲传播力。但是,俗话说得好,“打铁先要自身硬”,“磨刀不负砍柴工”。首先,中国文化自身先要成为一个完整科学的体系。其次,要能证明中国文化代表着先进的方向。否则的话,即便传播了出去,也只不过是作为社会和文化研究的一个负面对象、一件行将就木的老朽而已。
美国文化之所以成为公认的传播力最强的文化,也是很多国家防范的对象,但它的强大并不是建立在它的传播体系和措施上的。公认的世界第一强国,代表着先进社会的发展方向才是它的根本所在。它能这么说:按照我的模式去做,就是符合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终极目标的。而中国文化想要奋起直追,我们扪心自问,能让人相信按照我们的经济社会文化模式发展能符合这一终极目标吗?我想,至少现在来看,我们做得还很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