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正面管教》和《心理营养》这两本育儿书,讲的是既不溺爱,也不粗暴的育儿方法,感觉很受用。
话说得轻松,既不溺爱,也不粗暴,实际是很难做到的,关键是如何定义溺爱和粗暴,这个度很难把握。尤其是对三到六岁的孩子,有时候很难讲通道理,孩子的无理耍赖,只会让自己的火蹭蹭地往上冒。养孩子真的很挑战家长的修养啊!作为一个4岁男孩的妈妈,我分享一下我的经验和困惑。
不溺爱,不粗暴
相信很多父母都有面对孩子哭闹,而束手无策的情况。通常就是两种结果:溺爱和粗暴。妈妈溺爱,爸爸粗暴。我们家大致是这种情形,相信别人家也差不多吧。因为当孩子哭闹时,心里最难受的就是妈妈了。
如果毫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就是溺爱、娇惯,尤其是在公共场合,孩子哭闹让家长觉得丢脸,就会满足孩子的要求。相反,如果毫不留情地拳脚相加,就是粗暴的惩罚。
溺爱,会让孩子觉得只要哭闹就能得到想要的东西,下次他会故伎重演。而惩罚会让孩子受到伤害,觉得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甚至会在心里堆积很多不良情绪。
如果可以的话,给孩子留下选择的余地。比如在超市里,孩子想要这个,又想要那个,那么告诉他只能选一个。这样不会溺爱,也不会让矛盾激化。我不认可男孩穷养的观点,至少穷养要有一个限度,如果孩子的任何要求都得不到满足,那么等他长大了心理会需要补偿的。
如果孩子的要求不合理,必须拒绝的话,那么态度要温和而坚定,尽量避免大吼大叫。如果你经常对孩子吼叫,那么有一天你会发现孩子也是这种方式说话。
有一天早上,孩子睡醒了哭,而我正在做饭,我坚定地说:“妈妈必须去做饭,你愿意哭就哭吧。”
他在床上哭了一会儿,就光着屁股跑到厨房让我抱他,我坚定地说:“快开锅了,等开了锅就抱你。”
他很快安静下来,比想象的快哦,然后光着屁股站在我旁边等着开锅。
开了锅,我抱了他一下,他就去穿裤子了。
书包是儿子的城堡
不溺爱,不粗暴的前提是要理解孩子的心理,尊重孩子的感受。
去年儿子上幼儿园了,他喜欢在书包里塞上各种玩具和零食,然后把书包放在床头。
一天晚上,他睡着之后我把书包拿到外面了。他半夜醒来发现书包不见了,哇哇地哭起来,哭着问我书包呢,我告诉他放外边了,他光着屁股就跑出去拿回来,然后气呼呼地不睡觉。
我自己躺了一会儿,一瞬间,我理解了,书包,在我眼中仅仅是书包,但是在儿子眼中却是他的城堡,是属于他的一个空间。小小的他也有了附属物了,所以他无比看重,睡觉也要放在身边。
然后坐起来,认真地对他说:“对不起,妈妈不该把你的书包拿走。”
他带着哭腔说:“那你承认错误吗?”
我说:“承认错误。”
他哭腔说:“那你以后怎么办?”
我说:“以后我不给你拿走书包了。”
他还不动弹,我说:“妈妈已经道歉了,你还不原谅我吗?还不乖乖睡觉吗?”
他嘴角已经露出笑容,然后躺回他的地方睡觉了,很快就睡着了。
这种理解对双方来说都是非常棒的体验,如果我简单粗暴地说书包不能放在床上,那么对我和他都没有什么好处。
养不教父之过
家长真的没有理由批评孩子,抱怨孩子,因为孩子的一举一动都是跟着大人学的,包括面对困难的反应,生气时的反应。所以我觉得“养不教父之过”,这句话并不仅仅是指父亲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也蕴含着父亲没有为孩子做好表率的意思。当然也包括母亲。
我家宝宝4岁了,大人说话之后,他就会小声重复一遍,这种现象持续了大概有半年了。如果家长有意识,就会在意自己说的每一句话,注意自己言行举止的每一个细节,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
孩子的哭闹很让人心烦,我们哄孩子的时候常常说“不哭了”,而有一次孩子爸爸说”不许哭,憋回去“,我听着很难受,明显感到了家长在滥用权威。我们无意识地说“不要哭”,其实是对他情绪的不接纳和堵塞。就像我们安慰成年人的时候,会说“想哭就哭出来”吧,对孩子也一样的,他需要把情绪宣泄出来。
当孩子说“我要杀了你”
不是危言耸听,身边真的有孩子说这样的话。相信任何一个父母听到这样的话,火热的心都会被冻成冰坨坨了。这孩子完了,怎么能说出这种话?!
我们的第一反应是生气,然后批评孩子,觉得不可理喻,把孩子打一顿,让他知道自己错了。
却没有人觉得孩子可怜,问问孩子,发生了什么事让你这样愤怒?
孩子任何一次发脾气都不是无缘不故的,谁不希望开开心心的?那么当孩子不开心的时候,我们就试着去走进他的内心深处理解他行为背后的原因,“什么事让你不高兴?””有什么事需要妈妈帮忙?”“如果他当时不愿意说,也不要气馁,他可能还没有准备好怎么表达,“等你准备好了,可以跟妈妈说说。“
界限在哪里
3岁左右的小孩小主意最多了,什么都想尝试。妈妈要把握好一个度,既要保护孩子安全,又不要过分干涉孩子的探索。
“孩子第一次想知道能不能干点什么,又不知道界限在哪里,所以要慢慢试,慢慢练。”
三四岁的孩子,什么都想干,挑战自己的能力极限,做了以前做不到的事情,他们会有超棒的成就感。
有一天,儿子帮我洗衣服,灌水、洗衣服、甩干、晾晒,他全程参与,一边唱歌一边干活儿。
我说:“帮妈妈干活是不是很快乐呀?”
他想了想说:“什么快乐呀,辛苦!”
O(∩_∩)O哈哈~宝贝还不晓得有个词叫“累并快乐”。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性,有时候孩子会问“这样行吗”“那样可以吗?”问归问,他其实已经打好了主意,如果你说不行,他就哼唧。父母对孩子放手,让他大胆去探索外面的世界,不要设置太多的规矩,只要保障孩子的安全就可以了。
如果可能会让孩子受伤害,就坚定地告诉孩子“不行”。坚定的意思并不是大声,也不意味着责备,而是明确地告诉孩子这样不行,然后告诉他为什么不行。
写下这些并不是为了证明我做得多好,很多育儿专家级的妈妈也说嘛,没有完美的妈妈,没有人天生就知道怎么养育孩子,大家都在摸索中总结经验。现在孩子4岁了,他常常会要求大人做一些事,而当大人要求他做一些简单的事情的时候,他却不拖拖拉拉不去做,这让人很头疼啊!
所以,欢迎大家讨论和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