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斑驳不堪的墙,贴满了金灿灿的荣誉证书,强烈的视觉冲突,让人一时间感慨不已。
707的高分,让王心仪迈入了中国高校最高学府——北京大学,鲜红的录取通知书如同勋功章一般,向众人宣告着自己主人的优秀。
拿到录取通知书后,王心怡写下了一篇感谢信,感谢贫困赐予自己的一切,造就了一个更加杰出的自己。文中那一串大气磅礴而又格外接地气的“感谢贫困”,读来让人热血沸腾。字里行间,看到了那一个将所有苦难都当成磨炼的女孩,用自己纤细而稚嫩的双手,去撑起属于自己的天空。
王心怡感谢贫困,其实还应感谢站在她身后那伟岸的身影,博大的母爱。
初中时候被同学嘲笑磨坏的鞋子、老气的衣服、奇怪的搭配,甚至被男同学嘲弄袖子长出一截的“土得掉渣”的棉袄。自尊心跌入谷底的王心怡,回家痛哭,是母亲的一句:“不要理他,踏实做事就好”,在王心怡最脆弱的时候,注射了一阵强心剂,让她知道和明白了,不必在乎他人的言语和目光,不必让他人的言行影响自己,也为日后王心怡能够心无杂念地学习,铺好了基石。
无论风里雨里,亦或是大雪天,母亲总是会接送王心怡往返于学校和家之间,虽然家里条件格外困难,但是那一颗关爱、疼爱子女的心,却是没有因为贫困而打上半点折扣,甚至更多更浓。是母亲教会了王心怡乐观,用自己的陪伴告诉了女儿,母亲一直在,生活也不总是煎熬。
王心怡说,自己是来自一个普通但对教育与知识充满执念的家庭。她的母亲曾经说过:这是一条通向更广阔世界的路。受到了母亲的影响,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便扎根在了王心怡的心中。
万分感谢她的母亲,如果她告知给王心怡的是:读那么多书干嘛?还不如在家务农或是外出务工。也许今天,我们就看不到这个脸上挂满自信的微笑,内心却倔强坚强的北大女孩。
我们可以想象在很多年前,某个寒风瑟瑟的夜晚中,一处闪烁着泛黄微光的简陋房子里,母亲正对着自己一岁的女儿,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女儿牙牙学语间,竟是背诵了下来,房子里传来了一家人温馨而幸福的笑声。
生活的苦难无穷无尽,但爱却可以与之抗衡,给人以生的希望,拼搏的勇气,和让人敬畏的实力。
爱,让人如沐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