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作为“信息化抗疫神器”的健康码,快速成为人们日常不可或缺的通行产品。。
1、什么是健康码
“健康码”是以真实数据为基础,由市民或者返工返岗人员通过自行网上申报,经后台审核后,即可生成属于个人的二维码。该二维码作为个人在当地出入通行的一个电子凭证。健康码的推出,旨在让复工复产更加精准、科学、有序。
2、全国第一个健康码的诞生
2月7日,全国第一个健康码诞生,由支付宝推出的杭州健康码。
“健康码”分为三种:绿码可以直接进入杭州,红码集中隔离14天,黄码隔离7天以内。
3、各地市健康码,百花齐放,“争妍斗艳”。
有了杭州健康码第一个吃螃蟹的例子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牵头,提供了集合各地市的健康码平台,大大促进各地市的健康码发展。目前,健康码已成为各地防疫的标配。据统计,全国各省市推出的健康码多达近百种。“码上加码”的现象在各省市屡见不鲜。每人有五六个码的现象十分普遍,而且码与码之间的互认还存在标准不一致,信息孤岛等壁垒着问题。
4、疫情中后期,”万码奔腾”
除了地市码,还会对行业衍生出场景码例如社区码、复工码、复学码等,。疫情中后期,“一人多码”、“码上加码”的现象更让人实在无奈。
5、健康码产品(设想)
数据主要由以下四方面组成(设想):
1)申请人个人信息;
2) 申请人自报健康信息;
3) 申请人他报健康信息;
a.由卫生疾控/公安/社区等部门判断申请人否属于确诊、疑似病例或者密切接触者,以及尚处于医学隔离观察人员
b.由社区/企业/学校等机构判断申请人是否健康异常
4)申请人接触信息;
a.行程信息(由电信运营商的数据和实名制出行的数据,综合判断用户近期的行程);
b.人际信息(亲朋好友、同事等社交关系)
通过自报健康+他报健康=本人健康,从而判定健康情况并决定能否通行。
5、其产品设计如下(设想):
a.核心应用:
b.产品框架:
健康码实现过程中,难在如何打破各地市之间信息孤岛,促进互通互认,减少码上加码现象,同时也正因健康码产品的需求,倒逼各地市得数据整合,加快“一人一码,一码通行”的推行。
6、若疫情过后,健康码又该何去何从
我总对自己说"在结束的时候,你会想到开始",是的,健康码是疫情下的产物,疫情过去这个产品可能就消亡。但是健康码也可以赋予更多新的能力,以一个新的产品再服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