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吐气,接好运。杨梅又名龙晴、朱红。时至初夏,南方的天气越发湿热,杨梅树长满了山林,漫山绿叶凝碧流翠,果实也开始慢慢生长。正如宋代词人释祖可所描述的:“五月杨梅已满林,初凝一颗价千金。”我国江南一带的杨梅极具代表性,闷热的天气里吃几颗杨梅,酸酸甜甜,爽口又解渴。杨梅大概夏至前后成熟并陆续上市,成熟的杨梅果子是红色中带着泛着紫光,红色果实有喜气洋洋,鸿运当头,接好运的寓意。
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就有栽种杨梅的记载,有很深厚的观赏和食用价值。又因为它的历史悠久,从古至今有很多文人墨客食用并为杨梅作诗词或者文章,来抒发和描绘杨梅给他们带来的视觉和味觉感受,从而也为杨梅添加了浓厚的文化内涵,形成了一种独特韵味的杨梅文化。
比如,唐代有李白“玉盘杨梅为君设”的诗句,北宋有苏东坡:“闽广荔枝,西凉葡萄,未若吴越杨梅。”的评价,南宋有陆游专门为杨梅作的诗《六峰项里看采杨梅连日留山中》,诗中把杨梅比作骊珠宝珠。(原诗“绿荫翳翳连山市,丹实累累照路隅。未爱满盘堆火齐,先惊探颔得骊珠。斜簪宝髻看游舫,细织筠笼入上都。醉里自矜豪气在,欲乘风露摘千株。”)
吃了杨梅,早晚会扬眉吐气。杨梅的吃法有很多,可以直接食用杨梅果子,还可以制作果干果饮,甘草杨梅,杨梅烧酒,杨梅羹,还有杨梅果酱,杨梅奶昔,杨梅蛋糕等等。新鲜杨梅很甜,容易招引小虫,可以通过盐水浸泡几分钟洗干净。散文家周作人喜欢写关于食物的散文,有一些是亲身经历,有一些引用摘抄古文。
其中也有写杨梅来表达乡愁的文字:“去乡久,对于乡味无甚留恋,唯独杨梅觉得无可替代……杨梅生食固佳,浸烧酒中一日,啖之亦自有风味,浸久则味在酒中,即普通所谓杨梅烧,乃是酒而非果矣......方杨梅盛出,妇女以簪髻上,丹实绿叶繁丽可爱。”等等。
关于杨梅的各种吃法,其中杨梅烧酒也是经常被人提到的,作家郁达夫就曾以杭州应时的杨梅烧酒为线索,写过一篇名为《杨梅烧酒》的短篇小说。据说在现实生活中,郁达夫也曾送过杨梅烧酒给鲁迅。美食家汪曾祺也对杨梅情有独钟,写下不少关于杨梅的文字。可见从古至今的文人墨客们通过对杨梅的描写表达了他们的生活态度。现在蛋糕里也有杨梅口味的,里面有杨梅果酱,上面还有杨梅水果。吃了杨梅蛋糕,早晚也会扬眉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