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史书已有十余年,历朝历代之古事也算略知一二。在众多的朝代中,我对战国一部情有独钟。战国时代吸引我的,实乃是其瞬息万变的天下局势。终战国一世,列国实力消长只在攻交之间,天下格局之变只是一夕之事。天下多变,怎能不引起众人侧目,在这七雄并存的大争之世,又有多少英雄豪杰登上了这一历史舞台,奔走于诸侯,游历于四方,纵横捭阖,折冲樽俎,决胜沙场于谈笑之间,玩弄列国于股掌之中。
公元前403年,曾经的天下霸主,独领风骚于春秋一世的晋国轰然倒塌,被赵、魏、韩三家所分。三家分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正源生成的战国时代的开始,同时也意味着华夏大地进入了凡有血气,皆有争心的大争之世。七雄之中,率先崛起的是魏国。魏国西有秦、韩,南有楚,北有赵,东有齐,地处中央,易攻难守,国家不可谓不危,处境不可谓不险。公元前445年,魏文侯即位,忧患的环境和勃勃雄心使他成为战国最早变法图强的君主。他选贤任能,礼贤下士,用翟璜为相,改革吏治;用法家名士李悝,实行变法;用乐羊为将,攻灭中山国;用西门豹治邺,破除迷信;用吴起统兵,尽占秦河西之地。魏文侯一生,成功打破了列国对魏的封锁,彻底改变了魏国国力孱弱的局面,开创了魏国的百年霸业,至其孙魏惠王时期,魏国拥有四十万铁骑精甲,已然成为天下第一霸主。说到魏惠王,不得不着重提一下这位褒贬不一,功过参半的君王。平心而论,魏国正是在他的治理下凌越于诸国之上,成为战国第一强国,然而也正是在他的手中,魏国丧失霸权,开始衰弱,一蹶不振,终成末流。公元前341年,齐魏马陵之战,齐国军师孙膑以围魏救赵的惊人战法击败了魏军统帅庞涓,并在马陵道射杀了这位曾经一同在鬼谷子门下学艺却不顾手足之情加害于他的师兄。此时,曾被中原各国鄙夷轻视“不与之盟”的秦国,经过商鞅二十余年的变法,甲兵强盛,府库充足,国力大涨。秦国得知魏国战败,便立即东进,全歼河西守军,从而收复了这块被占领百余年的故地。魏国在马陵之战遭受重创后,军事实力从根本上被削弱,又被秦国乘虚而入,从而丧失了与齐秦两国争霸的能力。河西之战后,为避秦之锋芒,魏国被迫迁都大梁,从此,这个战时第一强国便一步步沉沦下去,再也没有崛起。
齐国在马陵之战中大获全胜,使得其威望上升,挟战胜之威,齐国力量迅速发展,成为当时数一数二的强大国家,称霸东方。公元前316年,燕国内乱,齐国趁火打劫,以平定内乱为名攻掠燕国。齐军在燕地大肆屠杀抢掠,不得人心,最终被赶走。但是,燕国经过这一场内乱,几近亡国。国破民弊,百废待兴。随后,燕昭王即位,他立志兴国复仇,高筑黄金台延揽人才。燕昭王的诚心使天下动容,于是“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燕”。昭王任用一代军神乐毅为将,厉兵秣马,北伐东胡,拓地千余里,燕国大盛。当时,齐国实力十分强大,乐毅考虑到只凭燕一国无法灭齐,于是联合赵、魏、韩、秦四国组成五国联军,相约一同灭齐,共分齐地。乐毅率军一路势如破竹,所向披靡。联军在聊城打破齐军主力后长驱直入,短短半年间连克七十余城,整个齐国只剩下莒和即墨两座孤城,而燕国迎来了它前所未有的全盛时期。也许齐国国运尚在,又或许上天不忍它灭亡,正值此危急存亡时刻,只是一介商人的田单义无反顾的站了出来,赌上自己的荣誉与乐毅一战。他散尽家财,招募兵勇,坚守即墨,寸土不让。他与乐毅相抗六年,竭谋尽智,心力交瘁,鬓发尽白。燕昭王去世后,其子燕惠王即位。燕惠王在做太子的时候就对乐毅十分嫉恨,如今当了王,立即就将乐毅免职。田单听到乐毅被免职的消息,知道反攻时机已到,于是趁此难逢之良机,用火牛阵大破燕军,继而光复齐国。经此一战,齐燕两国元气大伤,俱无力参与中原的争霸大战。至此,燕齐两衰.
燕齐两国的同时衰弱无疑成就了其他国家。秦国本是西疆小国,经过深彻的变法,已然脱胎换骨,成为一个全新的国家——法令完备,朝野如臂使指;农入秦便得耕耘之安,商家入秦便得财货之利,百工入秦便得器用之富,精壮入军便得战功之赏,士子入秦便得尽才之用。如此秦国,士农工商趋之若鹜,国力蒸蒸日上,天地间似乎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秦国在统一天下的道路上遇到了一个似乎难以逾越的强敌。公元前270年,秦国乘赵国举兵灭中山国之际,派大将胡伤率八万大军伐赵。结果,八万秦国铁骑竟被赵奢率领的六万赵军全歼,无一生还。败报传来,秦国朝野震动,此实乃秦国自商鞅变法近百年以来,秦军第一次重大失败。秦军首败,天下变色,而赵国崛起的奥秘也随之被揭开。公元前326年,赵武灵王即位。此时的赵国,军力不强,常被中原大国欺侮,林胡、匈奴等游牧民族也不时骚扰,邻境较小的中山国也时常进犯。赵武灵王雄才大略,不甘心在诸国中充当弱小的角色,而是立志与中原各国一较高下。他历时数年,游遍赵国全境,甚至深入草原,接触游牧民族。他发现胡人在军事服饰方面有一些特别的长处:穿窄袖短袄,生活起居和狩猎作战都比较方便;作战时用骑兵、弓箭,与中原的兵车、长矛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机动性,同时,他在抗击胡骑袭扰时也体会到其“来如飞鸟,去如绝弦”的优长。于是,他决意仿效胡人,推行胡化。当时燕国和齐国正在激烈的交锋之中,而其余国家也大多瞩目燕齐战场。赵武灵王面对天下大乱,各国无暇干涉赵国的天赐良机,施行胡服骑射,着胡服,习骑射,取胡人之长补中原之短,从而训练了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骑兵军团。他亲自率领这支军团征讨四方,不仅打败了经常侵扰赵国的中山国,而且夺取林胡、楼烦之地,向北方开辟了上千里的疆域,并设置云中、雁门、代三郡。赵武灵王之后是赵惠文王即位,惠文王虽然不及其父骁勇,但他善纳忠言,从善如流,内修德政,外御强敌,广招天下英才,堪称一代明君。他以智勇双全的蔺相如为相,以勇武率直的廉颇为将,使得原本弱小的赵国在与强秦的较量中立于不败之地。终赵惠文王一世,赵国实力始终位于山东六国之首,赵秦实力只在伯仲之间,而秦国也十年内未敢攻赵。
秦国自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以来,制定正确的兼并战略:奖励耕战,富国强兵,国势如日中天;连横破纵,远交近攻,外交连连得手;旌旗麾指,铁骑驰骋,军事胜利捷报频传。一百余年中,蚕食缓进,重创急攻,破三晋,败强楚,弱东齐,构成了对山东六国的战略进攻态势。在秦国的咄咄兵锋面前,韩、魏屈意奉承,南楚自顾不暇,东齐力有不逮,北燕无足轻重。只有赵国,自赵武灵王进行“胡服骑射”改革以来,国势强盛,军力强大,而且拥有廉颇,李牧,赵奢等一批能征善战的将领,尚可与强秦周旋一番。此时,秦要统一六国,首先就要扫除三晋,打通东进的道路。于是秦赵间一场大战即将发生。公元前262年,秦赵两国爆发了春秋战国时代持续最久、规模最大、最惨烈的战争——长平之战。秦赵相持三年后,赵孝成王误中反间计,以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替换了老将廉颇。当时的秦军统帅是有“战神”之称的白起,他久经沙场,深通韬略,曾大战伊阙,斩杀韩、魏联军24万;南破楚国,入鄢、郢,焚夷陵,打得楚人丢盔卸甲,丧魂落魄,而只会吟几句兵书的赵括哪里是他的对手。赵括为帅后,一改廉颇的坚守之策,令赵军全线出击,结果中了埋伏,直接导致四十万赵军被坑杀。经此一战,赵国主力尽失,从此一蹶不振,再无力与秦国争霸中原。长平之战后,六国弱势已成,秦国统一的形势已不可逆转,以列国林立、兼并战争频仍为时代特征的战国一代行将终结。
长平之战的直接策划者秦昭襄王死后,其两代继任者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皆庸弱不堪,不曾发动针对六国的大规模战争,反倒给了山东六国以喘息之机。公元前247年,秦王嬴政即位。年幼的他在权相吕不韦的压制之下,处处掣肘,几无作为。在长达八年的忍耐与磨砺之后,他于加冕亲政之日以雷霆之势一举平定嫪毐叛乱,随后,驱逐吕不韦,迫其自杀,最终独揽大权,统御秦国。面对天下七雄并存的局势,嬴政决定继父祖之基业,扫六国之残余,一统华夏。于是,他用李斯,尉缭,王绾,姚贾等谋略之士为智囊,以王翦,王贲,蒙武,蒙恬,李信,章邯等勇武之徒为将军,开始了“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的千秋伟业。首先,为使六国合纵无功,嬴政“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从内部瓦解六国。然后,继承先祖奉行的远交近攻之策,确立了先弱后强,先近后远的征伐战略。公元前230年,秦军突然袭击,以迅雷之势攻破韩都。秦改韩地为颍川郡,韩国灭亡。同年,秦军两路伐赵,但遭到了赵军统帅李牧的顽强抵抗,胜负难分。然而,愚蠢的赵王中秦之反间计,听信谗言,自毁长城,杀害了堪称“六国柱石”的名将李牧。自此,赵无良将,大厦将倾。二月后,秦军以摧古拉朽之势一举灭赵。秦改赵地为邯郸、巨鹿诸郡,赵国灭亡。公元前225年,秦军伐魏,秦统帅王贲见魏都大梁城池坚固,不易攻破,遂引大河之水冲灌大梁城。三月后,城垣崩塌,魏王出降。秦改魏地为东郡,魏国灭亡。三晋覆灭,秦国即将面对的便是南方大国楚国。初时,嬴政对楚存轻蔑之心,视其不堪一击,必可一鼓而下,遂命李信只率师二十万伐楚,结果被楚国名将项燕所败,伤亡无数,损失惨重。嬴政只得请老将王翦出山,率师六十万再度伐楚。王翦吸取李信轻军突击,孤军深入的教训,步步为营,固守不战。一年后,项燕求战不得,只好引军东去,而王翦趁机追击楚军,大破之。楚师已没,国继不存。秦改楚地为长沙、九江、会稽诸郡,楚国灭亡。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精心谋划的荆轲刺秦之计失败,嬴政震怒,令秦军大举攻燕。燕军连连败退,燕王无奈,只得杀太子丹以安嬴政之心。即便如此,燕国仍然无法逃脱灭亡的命运。公元前223年,秦将王贲讨伐燕在辽东的残余势力,俘获燕王。秦改燕地为渔阳、上谷诸郡,燕国灭亡。王贲灭燕后,旋即攻齐。齐国自田单复国后,一直萎靡不振,且在秦灭国之战中置身事外,坐视各国灭亡。唇亡齿寒,山东诸国六去其五,齐之亡自然不可避免。齐国多年来不事兵革,不修战备,面对着秦国的虎狼之师,齐军不堪一击,齐王也落得个饿死于松柏之间的下场。秦改齐地为齐郡、琅琊郡,齐国灭亡。十年鏖战,六国皆亡,四海大定,天下一统。
西有大秦,如日方升。千载岁月,不止刀兵。百年国恨,沧海难平。天下纷扰,何得康宁。孝惠昭始,四世雄主,励精图治,天下终归于秦。秦朝既立,始皇为帝,御甲百万,享有四海。从此,战国两百余年逝于长河,自告终结。华夏之地,终为秦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