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地球真的到了万劫不复的这一步,人们会选择怎么做呢?你作为人类的一份子,又会有什么选择呢? 这对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尤其是人类,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有一句话说的好:“患难见真情。”人类就是这样一种神奇的生物,在衣食无忧的情况下,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可以反目成仇;但是当大家要面对共同的敌人的时候,陌生人之间的情比金坚、同生共死又会让无数人感动唏嘘——这就是人性光芒的闪烁啊! 地球,一个通过无数年的锻造才孕育出人类这样高级的生命的美丽星球,是无数人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很难想象,如果地球真的要被毁灭,人类究竟要何去何从。在地球安好的时候,人类的一切都显得是那样的无敌,但是当自然力量开始彰显威力时,我们的所有举动都显得是那样渺小无力。很多科学家说,人永远无法征服自然,在这种悲观的结论下,人们为了活下去的努力和结果的徒劳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出出裹挟着人类最美好事物的悲剧不断闪过,不禁让人痛惜。
这个美丽又凄惨的题材,就是科幻类电影源源不断地散发光和热的内核。 一部好的电影不仅需要恢弘的气势吸引人的眼球,更需要人与人之间温情的互动来呼唤观众们心灵的碰撞。我很高兴地看到,作为中国科幻片的开山鼻祖——《流浪地球》做到了二者合一,为我国的科幻事业做出了表率。
相比于国内首部电影的试水,西方国家关于灾难片的制作已经有相当长的一段历史。《2012》之类的电影可以说已经让科幻类的电影达到了里程碑式的高度。作为“新兴势力”的国产科幻,吸收借鉴,改革创新可谓是在这个“鼻祖”的电影中得到了强烈的体现。
我曾经在想,什么是文化自信?像国外大片那样宣扬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这可以说是的,因为这类的题材一是让人觉得很过瘾,二是看完之后总能让观众产生强大的自信心:《战狼2》的横空出世的确让人们的爱国热情和自豪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是在创造奇迹的背后,当人们看完电影出来,又过了几天之后,再度回想电影,脑海中没有一个特别让人感动的瞬间,就是觉得整个故事一直在打打杀杀,很有激情,很热血,但是要评价到底电影中哪个镜头最让人产生感触,可能大家都没有一个特别准确的答案。这是这类题材电影的通病。相比起来,国外的某些大片做的可能就更好一些,更有故事性、内涵性,前段时间上映的《海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很多人都被海王带着诙谐幽默又艰险感动的经历触动了。所以说,劲爆的特技和动人的故事不是一个二选一的问题,而是一个可以共存的条件。相比于国外的大片,也许国产的电影大片可以再在这方面进行更深层的探索。
我有时候在想,为什么《流浪地球》一上映之后好评如潮,原因可以洋洋洒洒分析很多,但其实最重要的也就是一点——远远超出了观众的预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是最不容易的人,因为他们没有之前的经验可以借鉴,他们必须自己一点一点“试误”,直到走出一条正确的道路。在尝试的过程中,鲜花和掌声可能是没有的,谩骂和失败可能才是相伴相随的“主人公”。他们不容易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他们还带着学习,为后来者提供经验的目的。所以说,《流浪地球》作为这种艰难的存在,不管成败与否,其实本身就有很强的存在意义。大众本来认为,恢弘的特效就已经很让人欣慰,但是褪去高科技带来的视觉盛宴,单单看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也是饱满感动的,以至于观众们在电影院泣不成声,种种影响可以说真的远远超出大家的预期,完全不像是第一次试水,就像”久经沙场“的好莱坞好手。 大多数科幻片的套路就是,太阳要毁灭,地球上最精英的人士弃地球逃跑。他们凭借的人士弃地球逃跑。他们凭借着超强的毅力和惊叹的智力一次次奇迹般地战胜了灾难,找到了新的家园,延续了人类的历史。他们探险的时间一般不会很长,因为精英人士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办法缩短时间。在这种题材下,西方国家文化中的个人英雄主义就展现无遗了。但是我们国家不一样。从孔子时代的以和为贵,到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以这么说,在我们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个人主义几乎不存在于其中。就像某位历史学家所言,我国的历史转折点是精英人士创造的,但是我们历史的绝大多数故事都来源于许多许多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就像《诗经》,农民种地时编出的歌谣都可以传唱千年,所以,集体主义在我们国家中的文化渗透可见一斑。
因此,在这种差异下,改革和创新就必不可少了。 为什么这部电影让外国人也耳目一新,大呼吓一跳,就是因为它蕴含着我国几千年来的文化内核——家文化。带着我们的家园去流浪,在科幻电影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不是说不敢想,只是因为在西方文化主导的情况下,制片人的意识里就不会有这一种方法——风险太大,时间太长,这不像是一个英雄的故事,而是人类共同缔造的史诗,没有一定的文化浇灌,思想里是不会有这么“冒险”的创造的。
流浪地球中,不管是配角还是主人公,其实都没有什么超人之处,只不过,他们都是英雄,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积极向上的标兵。他们作为其中一个救援小分队,只是广大救援人员的一个代表,或者说这个故事下的人物有点像经历大地震的那些人——所有人都普普通通,所有人都置身其中。 带着地球去流浪,是这部电影的科幻前提。这是一个极度复杂又浩大的工程,预计2500年才可以完成。在这两千年中,地球会慢慢分离曾经紧紧围绕的月球,脱离孕育了地球生命的太阳,在宇宙中流浪,直到寻找到能够接纳地球的星系。这漫漫征途,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人类智慧的薪火相传。在这个远远超越人的寿命的路途中,每一个人都不是最重要的主角,但是每个人都表演者不可缺少的那一环。 这两千五百年的航程,不仅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和接力,更需要每个人的牺牲和智慧。似乎,电影中每一个人都做出了自己的牺牲,甚至到电影最后还是留有遗憾。为了流浪地球计划被迫去太空站服役的军人刘培强,他为了这个计划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他失去了陪伴孩子成长的十七年,失去了最爱的妻子,以至于让自己的孩子对他充满恨意,甚至在最后的时候,他也没能见到自己孩子长大的样子。他无疑是伟大的。但是扮演者吴京在采访的时候说,他这个角色并没有刻意去增加伟大的元素。其实很多很多军人都有着相似的经历,为了国家,奉献了自己;但是面对着自己的小家,依然有着无限的柔情和不舍。为什么只有吴京饰演的刘培强在计划失败,国际组织打算放弃地球的时候坚持拯救地球,不惜与强大的组织对抗到底,甚至放弃自己的生命——其实理由可以有很多,但是最重要的还是,他的孩子在地球上。他没能陪着他好好长大,最起码,作为一个父亲,他不能为了保住自己的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孩子去送死。是作为父亲的深沉的爱让他鼓起勇气,独自一人去尝试别人都不敢尝试的事情。这就有点像特别成功的个人英雄电影《死侍》中“草根英雄”死侍的内心独白:遇上对的人会唤起你心中的英雄 。“
其实本部电影的主人公刘启也是如此,作为军人刘培强的儿子,缺少父爱的他一直强的儿子,缺少父爱的他一直是别人眼中的问题少年,他就像北方的一匹狼,倔强又冰冷,从来不肯向父亲敞开心扉,面对着自己的父亲,他选择的总是逃避。他就是一个青春期的孩子,从住进监狱到加入救援队不计生死地救援,他成长了很多,成熟了很多。可是就是这样一个男孩子,在他的心里,面对着远在天边的父亲,每次父亲向他表示关爱的时候,他想到的更多是,我不想见到他!我不会原谅他!但是当听到自己的父亲为了救他选择牺牲时,本来还积极筹划着拯救地球的他却撕心裂肺地大叫着让其他人关闭发动机开关。他就是这样一个让人心疼的矛盾少年。“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就是那一瞬间,他明白了,自己的逃避只是因为内心的害怕,他患得患失,才害怕得到;因为得到之后可能意味着更深的失去。他从来都不恨他。他像父亲爱着自己一样爱着他。在他撕心裂肺的哭声中,很多在座的观众也是被深深触动,泣不成声。
其实这个剧情着实是打了我自己的脸。国产偶像剧看多了的我在电影一开始就觉得不管他们经历了啥,最后绝对会来一个跨世纪的拥抱,不能“长相厮守”,最起码两个人得相见一面,结果,剧情真的就是让他们留下了遗憾。刘培强牺牲的时候,我没有哭,因为我的大脑已经被震惊冲击的一片空白——这样让人伤感的剧情可是好久不曾遇见了。这就是大刘的作品,遗憾却回味无穷。其实仔细想一想,这样更真实也更有震撼力。人生的确不是事事顺心,很多时候不是我们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的,左右一件事情的因素太多了,有的事情错过了就是错过了,没有珍惜就只能在失去时流泪。大团圆的结局固然好,但是悲剧可能更有感染力。
这个电影中除了在不断成长的男主角刘启和充满着深沉父爱的刘培强,其中的一个配角也吸引了观众的眼球——“中澳合资”的tim。一副外国人的长相,却说着一股浓浓京腔味的普通话。他是那样的自然,甚至可以这么说,他说的京腔可是格外的标准。因为当时选择演员的时候Mike隋本来就是中美混血,生活在北京,因此与角色的相似性也让这个角色更加真实立体。他的存在也许就是一个代表,代表着中国的文化可以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融并蓄。这个角色为什么相比于其他配角带给人的印象更深刻,可能就是因为两个国家的文化在他身上的影响。他有着欧美男孩子的开放随性,也有着中国男孩子身上的负责认真。对于不是混血的普通人来说,身上同时有这两种气质特征可能不是那么容易。但是这两种文化的 影响就是可以同时在这个男孩子身上体现出来。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他总能表现出特立独行的一面,因此他的许多做法让观众哭笑不得。可是就是这样一个胆小的男孩子,在面对着好哥们生死一线的时候,他选择跳下万丈深渊来救他,可以说这一刻真的也打动了很多人。tim的存在告诉我们,不管他身世如何,不论他从哪里来,人性在所有得人类文化中是想通的。爱可以创造奇迹。
最后想补充一点,我在想,为什么在刘培强和刘启告别的时候我那么心酸,以至于差点哭出来;为什么刘启在父亲向他表示关爱时的所作所为那么过分我还是觉得可以包容理解,可能就是因为我多多少少跟他有相似之处吧。军旅题材永远是一个不过时的话题,但是剧情基本没啥创新,感动观众的转折点几乎所有这种类型的电视剧电影都一样,无非是在奉献祖国的过程付出了很多很多,以至于对自己的家人有所亏欠。可是即使是这样,总是有观众一遍一遍的看,不厌其烦。
所谓艺术创作,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的。军人家庭的长期分离、两地分居是很的长期分离、两地分居是很普遍的事情,所以每一个从军人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都是有故事的人,都是不容易的。他们的父亲可能不像其他人的父亲总是陪伴在身边,可能他们更多的是以一个时间点出现,而不是陪伴一起慢慢长大。我小的时候,父亲也总是出差,在我生活的绝大多数时间里,是我和母亲在一起。我不是不想父亲,只是久而久之,时间会让人们习惯目前的生活,我慢慢觉得,和母亲两个人生活的日子也是很平静美好的 ,至于我的父亲,可能我对他的定义更像是在电话中的存在,而不是在我面前,每天可以接我上下学,给我做早餐的父亲形象吧。刘启不愿意让自己的父亲回来,有人说他小孩子闹脾气不懂事,有人说他持有亲情而不知道珍惜,可是我却特别能理解他,以至于说不出一句批评的话。因为很长一段时间,我也和他一样,不想让父亲回家。每当我父亲出差很久之后打电话说他要回来,我心里总会莫名其妙地产生一种抗拒的情绪。好像自己和母亲长时间正常而平静的生活要被闯入的一个人打破了,心里总是莫名其妙地有点慌,父亲出门的时间越长,这种感觉越强烈。刘启的父亲在他那么小的时候就离开他,这么长时间的分离,这种感觉肯定比我要强的多。这种感觉对于那些没有这种经历的人们来说,可能会有点难以理解。但是我知道刘启不是恨他父亲,他只是羡慕嫉妒。因为在我不经意之间看到和我同龄的小孩子跟他们的父亲玩闹的时候,我心里总是觉得酸酸的。我和他都一样,我们羡慕那些父亲能陪在身边的同龄人,我们也希望父亲能陪着我们一起长大。可是作为军人,他们的职责不仅仅是守护好小家,更是要守护好人类的大家,祖国。刘启对父亲的恨也许就是一种怨吧,一种想更多得到父亲疼爱的“吃醋”吧。可能是因为经历相似的原因,这部电影的cp那么多,我最希望HE的却还是父子档,军人太不易,我真的希望每一位为了全人类幸福而奉献自己韶华的军人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归宿。但是就像前面说的,人生无常,不能事事顺心,也许悲剧更能让我们体会到亲情的珍贵吧。能做的,就是更加珍惜在一起的时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