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胃之名虽同,反胃之实各异。食下喉即吐,乃肾中阴水竭也;食久而始吐,则肾中无火之所致也。
熟地30克 山萸肉12克 麦冬9克 五味子3克 当归9克 玄参3克 白芥子3克 川牛膝6克 水煎服
盖人下喉即吐之反胃,乃肾中阴水竭也。肾水不足,则大肠细小,水不足以润之。故肠细而干涸,肠既细小,则饮食入胃不能下行,必反而上吐。治之之法,不可治上,而宜治下。方中用熟地、山萸之类,纯是补肾中之水也。肾水足而大肠有水相资,则大肠仍复宽转,可以容物,水路既宽,则舟楫无碍,饮食自可转运也。
熟地30克 山萸肉12克 麦冬15克 五味子3克 山药6克 茯苓6克 泽泻3克 丹皮3克 附子3克 肉桂3克 川牛膝3克 水煎服
此方妙在用附子、肉桂于补肾水之中,使之水中补火,而无火上炎之患也。补火者,补命门之火也。盖脾胃之气,必得命门之火始生,譬如釜下无火,何以煮爨?未免水冷金寒,结成冰冻。必得一阳初复之气,始解阳和,人身脾胃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