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多少,抱怨以德”出自《道德经》第63章,意思是说:无论事情大小或东西多少,都要用尊道的方式对待抱怨。
有什么含义?
报怨是索取自己应得的东西,德是持续不断地行善。
报怨是因为付出,奉献和行善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而产生和怀有的不高兴和不满意的心态和情绪,对待这种主观的感受和内心的情绪,不应该生气,不应该烦恼,而应该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和继续前进。
有什么道理?
行善就是利人和利事的观念和行为,行善是高级品格和优秀的素质,行善是进步,发展和优秀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行为;辛勤工作没有回报,不要抱怨,而要继续,善待他人没有反馈,不要生气,而要持续,福报越大越缓慢,成就越大越困难,器物越好越晚成;即时回报都是小利,短期回馈都是小成,不要因为眼前没有收益就生气,不要因为当下没有获利就怨恨,而要不断改善,改良和改进,而要坚持付出,投入和奉献;而要积德,行善和修炼。
利他和行善是每个人尊道和积德的品格和素质;或大或小都是应该的,对亲友和社会提供价值和发挥作用也是每个人的义务和责任;或多或少都是应该的,当自己感觉不到回报,当他人表达怨气,尊道的人不应该生气和烦恼,不应该追求和索取,而是应该继续利他和行善,继续付出和奉献,回报必然是丰厚的,馈赠必然的优渥的,因为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行善必有善报,积德必有福报,这是天理,也是大道,更是必然。
有什么作用?
做到持续行善,必然获得回报,做到不断积德,必然取得成就;抱怨以德就不会心烦意乱,忍怨以道就不会胡思乱想,控制情绪就会继续前进,从而避免半途而废;稳定心态就会继续付出,从而防止前功尽弃;唯有积德才能成功,只有行善才能胜利。承受委屈是优秀的品格,保持无怨是高级的素质,抱怨以德是智慧的思维,忍怨以道是聪明的行为。
有什么方法?
其一,尊道懂理,奉天承运,坚信善有善报,德有德回,坚持行善积德,利人利事;其二,控制欲望,贪婪和奢求,控制情绪,心态和感觉;不因委屈而放弃,不凭怨气而停止,不为挫折而改变。其三,学会延迟享受,延迟回报和延迟收获,不为眼前的辛苦抱怨,不为当下的无利抱怨,不为现在的无果抱怨,在改良,改进和改善的基础上,坚持付出,投入和奉献,努力做好,做大和做强。
有什么证明?
抱怨天气是幼稚,抱怨环境是脆弱,抱怨他人是庸俗,抱怨命运是愚蠢,抱怨客户是笨拙;怨妇令人可怜,可悲和可恨,不能忍受委屈,冤枉和抱怨的都将一事无成,一无是处和一败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