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育惩罚,别反应过度


日前又见让人感觉揪心的报道,说的是重庆潼南区某小学体育教师被一些家长投诉,原因是有学生体育课没按要求穿运动鞋而被要求赤脚在操场上跑步,多个学生脚底被磨出了泡。事件被媒体报道后,当地教育部门介入,并回应将及时召开会议研究对涉事教师处理结果。

学生没按要求在体育课上穿运动鞋,老师要求赤脚在操场上跑步,这样的情形想必都有熟悉,脚底被磨出了泡,也如铲草时手掌被磨出了泡一样属于正常现象。惩戒处罚,本是教育的一种正常行为。奇怪的是,家长、社会舆论及教育管理部门的“过度反应”:先是家长向网络问政平台投诉,然后是记者跟进报道,接着教育行政部门介入调查……

长期以来,随着赏识教育的盛行,人们对惩罚的声讨愈加强烈。一有风吹草动,家长反应强烈,媒体大力跟进,大肆报道,教育部门的调查处理。使一些正常的处罚也被炒得沸沸扬扬,教育惩戒也如一只无人敢去触碰的老虎。

但是,没有惩罚的教育是“缺钙”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自古以来,教育就与批评、处罚联系在一起的。私塾的讲台上,就有一把戒尺。许多国家不仅有惩罚,还规定了处罚的标准和尺度。

与表扬一样,惩罚是教育过程中正常的行为。就如报道中的事例,要求学生穿运动鞋上体育课参加体育运动,至少是出于安全的需要,学生不按穿运动鞋上课。教师让这部分学生脱掉鞋热身,与全班同学一起跑了3圈。让这些学生知道不穿运动鞋的后果,这也是正常的教育惩罚。我们的家长、媒体及一些热心人士,动不动就把一些正当的教育批评处罚看成是“体罚”或“变相体罚”,随便一个人就可以指责教师的教育行为。教育管理部门也相当的“配合”,对这些行为进行“跟进”“介入”,以致发展到教师对学生的“批评权”还要教育部下发文件“赋权”。

在这种情形下,教师对学生的批评总是提心吊胆,而大多数教师面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也只能是不敢管、不能管,最终是不想管,甚至对学生的过错行为送上笑脸,最终受伤害的,还是学生。

当然,教育的惩罚也不是教师的胡作乱为。教育的惩罚得有“度”,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比如要有科学性、艺术性,还要教育性与合理性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此也早有规定,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也三申五令,严厉禁止体罚与变相体罚行为发生。教育惩罚关键还是在于如何操作,做到“健康处罚”――建立在爱心之上,使学生认识到错误,不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影响。反对那些打骂、挖苦讽刺、歧视侮辱等对学生身心造成伤害的“反教育”行为。

如何提高对惩罚认识,使正当的惩罚成为教育学生的有效手段?一方面教师要理直气壮地负责起来,合理利用对正当的教育惩罚这一手段。另一方面,教育有关部门应制订相关的标准,明确惩罚的标准和尺度。同时,社会各方面也要正确认识惩罚的必要性,共同呵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米兰与安东的婚姻已走到尽头,但他们对小儿子朱利安的监护权却难以妥协,夹在失和父母亲之间的小儿子,处境尴尬艰难。他被...
    影评宝宝阅读 233评论 0 1
  • 音乐剧真的是很神奇很有魅力的东西。音乐剧演员更是实力超强的团体,他们不仅唱得好,演技、舞蹈也是样样拿得出手。...
    张烧卖阅读 1,222评论 0 4
  • 对微信后台的接触要回到2014年,当时兼职负责一个五线小县城旅游公司的微信公众号,由于是兼职(全职导游),定时更新...
    走走瞧瞧阅读 527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