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28

我叫嘟嘟,是一个11岁的小学五年级男孩,我有一个特别敬佩的人,那就是我的祖先曾国藩。曾国藩在1810年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里,父亲叫曾麟书。说来也奇怪,曾家在之前就一直没有出过状元,考状元可以说算是曾家梦寐以求的梦想了,而曾麟书呢?虽说他的知识很丰富,整个人特别有才华,但不知怎么的,就算他再有才,也次次落榜,从17岁就进入官场,但一连考了20多次,但也没有考上状元。在那时,这种一连几十次没有上榜的叫做童书,童书是什?就是考了很多次科举都没考中,而又一直在考的人,不管年纪多大,都只能叫做童书,童书往往就是社会上的笑柄,也是人们唾弃的对象。像其他一些比较有自知之明的童书,考了两三次就不考了,但曾麟书不一样,他就算是到死,也会坚持考科举,一次不差。曾麟书因此也是一位“名声在外”的“有名”童书,而曾国藩呢?也是在17岁时就被父亲拉进了科举,与父亲一同赶考。但曾国藩也和父亲一样,次次落榜。虽然没有考中,但是父子俩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这不,父子俩今天又早早起床,背上行李就去考试了,一路上,遇到了不少“老熟人”,那些“好心人”都给与了父子两很多“鼓励”。成绩下来,父亲倒是考上了,但曾国藩不但没有考上,还上了“官司榜文”。官司榜文又是什么呢,原来呀,在那时,主考官每次科举以后,都会选出一些写的很好的文章作为范文,既然有好的,那就肯定会有反面例子,来警示考生下不为例,曾国藩的文章就被当成了“反面例子”,整个人就被公开批评了。但是曾国藩并没有因此而放弃科举而是加倍的努力,说来话也长,这个曾国藩努力是努力,但是就算再努力也改变不了一个现实,“他笨”,为什么这么说呢?据说,有一次有一个小偷要偷曾国藩家的东西,于是就趴在房梁上,准备等曾国藩他们全家都睡了之后再偷。正好,他趴的是曾国藩的房间,这时曾国藩走进来背书,一连唧唧歪歪背到了晚上,还没背下来,小偷都听的睡着了。第二天,小偷醒来之后,看见曾国藩还在那里背书,于是跳下来,骂了曾国藩几句,把曾国藩背了一天都背不下来的课文一字不漏的背了下来,背完,就从正门扬长而去,只留下一脸疑惑,呆立在原地的曾国藩。虽然曾国藩笨是笨了点,但是笨也有笨的好处,那就是基础砸实,不像一些聪明的人,因为聪明就偷懒或者根本就不学,他学习从来都是一步一个脚印,稳杂稳打。功夫不负有心人,曾国藩在第15次科举的时候终于考上了,但曾国藩却和其他人不同。其他人当上官之后第一件做的事就是享福,但是曾国藩不一样,他当上官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盘点自己,说到这,我不禁感到我和曾国藩有那么一点点相似,特别是我们的性格特点,首先,就是曾国藩为人很直爽。当时曾国藩还是5品官员,也就是刚当官没有多久,只能说是朝廷里彻头彻尾的“愣头青”,一心只想着干,但是,他的一个举动,差点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再那时,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谁都可以惹,就是别惹皇帝”,但是曾国藩却打破了这句话,偏偏惹了皇帝,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当时曾国藩觉得当时的官场太乱,于是就向皇帝写了一道秦折,虽说这道秦折的本意不错,但由于曾国藩说话直爽,所以写成了这样,大体就是说皇帝的统治不行,选人不恰当,搞的朝廷里很多大臣能不做事就不做事,本来不做事的就更不做事,原来做事的也被影响成了不做事,这样下去国家更不能好,根本原因就是皇帝的统治不行。这倒好,当面指责皇帝,如果换做以前的皇帝,轻则贬低官职,重则就是直接拉下去砍头,大臣们都以为曾国藩要完蛋,但是这个皇帝也有点不一样,他并没有表现出愤怒,而是心平气和的问曾国藩,他觉得该怎么处理这件事。曾国藩也不墨迹,就提出了把一些影响朝廷的大臣和奸臣统统辞掉,使国家更加安定的对策,皇帝不仅破天荒的答应了,还让曾国藩来处理这件事。此后,几乎天天都有大臣被辞掉,大臣们简直恨透了曾国藩,巴不得把他撕成碎片,后来,曾国藩又招募了许多很好的人选,进一步的帮朝廷走向了进步。曾国藩虽然直爽,但是对待工作确实很认真,这点我觉得我也因该向他学习。其次呢,曾国藩也比较暴躁,这点和我一样,我在外面就是被别人碰一下都要来真的,因此经常被扣分,而曾国藩呢?他也是经常和别人起冲突,有一次,他因为没有酒,就和担任刑部主事的郑小珊大吵了一架,最后,还互相指着对方的鼻子破口大骂,所以,我认为也要改改自己的脾气了。还有,曾国藩还有点自大,据他的朋友说,曾国藩在与别人刚认识的时候还挺谦虚,但是越到后面越自大,很多朋友都因为他的性格而离他而去,或者是不搭理他。所以,由此可见,做人谦虚有多重要。曾国藩还有一大毛病我觉得和我很像,那就是虚伪,什么是虚伪呢?就是遇到一些不懂的事情,不懂装懂,装出来还挺像个事,但是纯属就是一派胡言乱语。曾国藩一当上官,就有很多人登门拜访,与曾国藩探讨一些学术有关的事情,但是曾国藩又不全能,总有一些不懂的。据说有一次他的一位老友就找到曾国藩,给了他一首诗,说是他刚写的,想请曾国藩指教指教,但是曾国藩对古诗并没有什么深入的了解,于是就在朋友的诗上东指一下西指一下,胡乱说了一大堆赞美的话,后来又给朋友瞎说了一大堆自己对古诗的见解,看似很有道理,曾国藩对古诗这一块学术很渊博,但是曾国藩其实根本就不懂自己讲了什么,也不知道一些古诗的深入道理,就像一个一两岁的小朋友不知道李白到底是谁一样。就像我一开始和同学聊游戏,我根本不知道游戏机制和规则,只是根据自己对游戏的猜测和自己对游戏的见解来说,说出来以后常常被同学们笑。所以,我认为我要好好改一改自己虚伪的毛病了。曾国藩这个名字虽然很多人都听说过,但是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他是为什么而出名。其实,我认为曾国藩这个人最令我敬佩的有2点,那两点呢?第一点,就是写日记,而且每天都会坚持写,就跟我的演讲打卡差不多。每天曾国藩都会在日记里对自己做一些反思并且会如何改变某个毛病。比如在上次曾国藩不懂装懂,把朋友送走之后,就在日记里反思自己不因该那么虚伪,与郑小珊吵架之后,当天晚上就在日记里反思自己不应该那么暴躁,要多懂得包容他人,并且在第二天就主动与郑小珊道歉,两个人也重归于好,成为了一对要好的朋友,意识到自己的确有点过分骄傲之后,就在日记里批评自己应该要改正过来,我觉得这也就是曾国藩后来为什么那么成功的原因,我也要向曾国藩学习,改一改自己身上的坏毛病。第二点呢,就是曾国藩用于去尝试一些自己没有尝试过的东西,比如当时很出名的湘军,就是由曾国藩一手建造出来的,那为什么曾国藩当年要建造湘军呢?原来当时的官兵几乎没有什么战斗力,经常被胡人“按在地上反复摩擦”,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当时的官军的薪水很低,根本养不起家,于是每个官兵就有一个第二职业来养家糊口,第二职业又是什么呢,就是一个人有两个职业,一个是当官兵,第二个有可能是商人,保镖,所以平时的训练中,大部分的人都忙着第二职业,所以能不做就不做,实在要做就找人替代,打不赢仗也是理所应当,曾国藩又是一个爱国的人,所以就一手建造了湘军,并且每个人的薪水都很高,也不能有第二职业,战斗力肯定就高了。但是,有一次曾国藩在率领湘军打仗时因为判断失误,被胡军打得满地找牙,损失了一大部分兵力,就当他准备放弃时,他想起了父亲定下的家训,无论如何都不要放弃,顿时又来了精神,重整旗鼓,对湖人来了一次出其不意的反扑,将士们顿时士气高涨,彻底扭转了战局。所以,我们曾家的人也会将曾国藩敬业和永不放弃的精神传承下去,比如我的妈妈,从来到深圳以后,就一直是公司里的“领头羊”,每天可以说是不工作完不睡觉,有一次她回来的很晚,本来该做的工作都做完了,但是刚准备下班时又临时来了一封新的邮件。妈妈就加班,最终一个人把这份邮件写完了。因此,她和曾国藩都成为了我视为榜样的人,我也会向着这两条精神品质而奋斗,为家族争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