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那些点和线的事:90后的“棒棒堂”

文|点和线管理顾问 黄顺老师

1一部分90后的特征

(1)90后的出生环境和成长背景

决定了他们没有太大的生存危机感。

一部分人重感受、轻目标和结果!

(2)90后的心理年龄成熟阶段,

大体往后延迟3-5年。

所谓成熟,是至少知道自己要什么,

怎么要,而且是合理的、可持续的、理智的、稳定的想法!

(3)90后的价值感低。

所谓价值感低或没有,

就是对人对事的好坏标准没建立起来,

比如有明显价值的人和事他没有太大感觉,

这点刚出社会的人尤为明显。

2、一部分90后的直线反应

举个例子:

“应该”是90后一部分人的标配。

比如公司的新人,

无论是刚踏入社会的职场菜鸟,

还是有几年工作经验初到新环境的“伪新人”,

当工作没达到预期没结果时,

如果你当面问他:

“你能为我做什么”时,

他们能用自己的逻辑和浅薄的标准,

理直气壮地告诉你,是理直气壮哦:

“不能,因为你没有培训我”!

你就应该培训我,

你就应该尊重我,

你就应该照顾我的感受,

而从不反问,

我能为别人、为团队做什么?

这就是一部分90后典型的直线反应。

3、根据一部分90的行为特征,管理上的几点建议:

(1)画像选人

根据岗位需求和公司现状,

画出所需人员的基本素质和性格、行为特征,

招人时进行配对。

重要特征尽量不要超过3个,

避免混淆视听,影响主次。

特定环境下,“合适”比“优秀”更重要。

(2)标准用人

培训一定要跟得上,

特别是新人入职前期,

培训内容尽可能做到标准化!

大致可分基础的公司制度、企业文化和专业技能模块。

培训时间和内容分阶段统筹规划,

如分周、月、季等。

时间截点和内容、目标、要求必须清晰明了。

培训不可没有,但也不宜过多,

忌讳随意性,前期必须定制度标准。

标准的考核对象不仅是员工,也是管理者;

同时,标准也是公司前期用人筛选的漏斗器。

通过、跟得上步伐节奏的,则留下来。

这也是“合适”的一个标准。

总而言之,标准化管理,即,

明确告诉他要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

什么时间考核,考核结果是什么,

需要为考核结果负什么责任等。

(3)鼓励、激励留人

网上有个很出名的段子,

你可以把70、80后骂得狗血喷头,

甚至祖宗十八代,

明天还能相见,顶多没有笑脸!

而如果那天你控制不住抽风大声说90后几句,

或者明天就能收到小字条: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这还是运气好人家给点面子的,

“个性”些的90年现场当面反击的都有!

所以,和90后沟通,

第一,要做到情绪平静地回应,

表达时语气要平和!尽量少说教!

第二,绝对不能用像对70后80后“萝卜加大棒”的方式,

除非他对你已经非常认可。

标准制定后,多以鼓励、欣赏、激励和引导为主,这更能激发90后的创造潜能。

(4)擦亮眼睛育人

90后“招用育留”,我想,

最难的应该是育。

难的不是方法,是心血。

90后两年换三份工作、裸辞等现象,

已然见多不怪。

这就是管理者最头疼最纠结的事:

费尽心血培养后,一言不合就递纸条,

伤心伤身伤肺!

育人是最消磨心智、消耗心血的一项工程。

育人的前提是先选对人,

选值得培育、能撑场、能留存的人。

否则,就按上文提及的“标准化”来就好了。

4、综上所述,90后的招,用、育,留和70、80后差别很大!

管理者需调整不同年龄段的应对方式,让自己企业的老、中、青,健康有序发展!

--------------------------------------------------------------------------------

本文由点和线管理顾问公司——黄顺老师原创,欢迎分享朋友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