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送父母去养老院吗?”
别急,不需要你立刻回答,你有几十年的时间思考,也有几十年的时间去践行自己的答案。
一个成年人,家庭最幸福的时刻,应该是看到子女出生的那一天。之后我们将更多的精力与时间放在家庭上,20年的时间,子女成年,回归社会。这个时候,儿子与父亲坐在餐桌前,一边讨论杯中美酒的醇香,一边互相分发着香烟,女儿与母亲在厨房忙碌,各自充当主厨这个角色。30年的时间,父亲已经解掉烟酒,母亲也无法在厨房做出拿手的大餐,这个时候,子女一起合计,是否送父母去养老院。
在此同时,整个家族的人站了出来,当然,他们只能以进言的方式影响子女的想法,却无权提出任何设想。毕竟,父母是子女的“私有财产”,就犹如在儿童时期,子女作为父母的“私有财产”一样。
同样是“私有财产”,父母当时的处境与我们是那么的雷同,都在上班,但都要在上班的间隙抽出时间,去照顾彼此的“私有财产”,那个时候,父母有自己的子女,也有自己的父母,这个时候,我们有自己的子女,也有自己的父母。那个时候的父母,为何没有送自己的孩子去“养老院”,即使是雇佣保姆,也会在家中安装摄像头,时刻让自己的孩子,在自己的保护之下,同样的事情,为什么我们却难以做到。
有位长者曾经告诉我一句话,父母对自己的爱,超过父母对自己父母的爱。他说这话的时候,我还在上初中,当时不清楚他怎么会突然说出这么一句话,或许是在家中的报纸中读到了什么故事,但我还是记住了。如今想来,我们与父母的关系,其实是渐行渐远,但父母与我们的关系,却是不变的,因为我们始终是子女,他们始终是父母。
从诞生的那一刻起,我们的世界只有他们,当我们看不到他们的面庞时,心中充满的是恐惧。数年之后,我们已经对他们是无比的依赖,将所有的选择权让渡给他们,那是充分的信赖。数年后,我们看到了更大的世界,他们只占到这个世界的一半,也就是这个时期,我们被外界称为“叛逆青年”,其实只是他们感觉我们好像在从他们手中慢慢的溜走,犹如手握细沙,他们也无能为力。数年后,我们开始真正的接触社会,也逐渐退出他们的保护范围,我们认识到更多有趣的人,看到更多美丽的景,培养了更多的兴趣,父母只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小部分,我们与他们喝酒,唠家常,成为了最为熟悉的亲戚。再后来,我们结婚,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我们将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充注到新的家庭,我们对他们的称呼没有变,关系也没有变,只是见他们的时间更少了。终于有一天,他们变成了“老小孩”。
这个时候,我们也要做出人生的一个重要的选择。看到这里,许多人会说,还用选吗?当然是在自己家中照养他们。其实你不需要这么着急回到这个问题,如果你不知到为何要在家中照养他们,迟早会选择与现在不一样的答案,因为此刻的你,是在用情绪回答这个问题。
“难道不应该在家中照顾吗?父母养你20年,难道你养父母20年也做不到,否则就是“非人也”;百道孝为先,孝顺都做不到,其他方面必然也很差劲;中国自古有“养孩防老”一说;乌鸦都知道“反哺”,你果然禽兽不如……“家族中的人们开始述说。
道德本是约束自己的尺度,如今人们喜欢用它来约束别人,当然这样也很有效果,但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我相信他会是你们口中的“好孩子”,但一旦约束他的人消失,或他足以独立于这个社会中时,他那被压制的邪恶的一面就会流露出来,看似教育出了一位“君子”,实则是一位似人非人的“怪兽”。
到底要不要送去养老院呢?犹豫是出于有这方面的需要,我们先看看养老院的局限。
这里是什么,是养老院,最常见的情景就是一位又一位老人的离世,这会对一位身体机能退化的老人产生什么样的精神影响,这是你必须考虑到的。你是否可以保证父母在这里不受其他老人与工作人员的欺负,这个时候,你需要把他们看做幼儿园的学生,他们也曾如此操心过你的处境,当然也不能把他们纯粹当做“幼儿”,毕竟他们的经历会让他们保持那颗自尊心,最起码在你面前应该保有。
至于送父母去养老院,有一个好处就是这里的医疗设施,在这里可以得到方便的治疗,即使出现紧急情况,也有专业的人员进行抢救。但设施与制度达到这一步,貌似还要走很多年。
至于去与不去,最重要的一条原则是,共同商议,但必须尊重他们的选择,时间无法逆流,最怕“子欲养而亲不待”,再回首,已白了发。
小城雨田
2018/7/7
Ps:推荐影视《桃姐》—刘德华
文章摘自书籍《骆课》——骆新
富士康在不同地方的厂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人很多。在深圳的龙华和观澜湖的厂区,竟然一共有42万人。42万人在一个巨大的“富士康城市”里面居住。我们总在问,富士康是不是一个黑心工厂啊?是不是它给的工资很低啊?是不是工作强度很大啊?是不是监管很严啊?我跟您说,您可能还真的误解了富士康。富士康其实给很多员工的待遇还不错,它甚至还为员工准备了非常专业的游泳池,可以免费使用的文体中心,数量多而且廉价的食堂,还有甚多非常方便的电影院和小卖部,都为了方便员工生活。
但在每一个拥有十几万、几十万人的富士康城里面,大多数都是80后和90后。我认为,人们在这样的城市待的时间长了,他们的关系只有竞争,只有对抗。而评价一个真正符合人际生态的良好城市,有一个词汇叫“age friendly”——年龄友好型。也就是说,一个城市当中应该有老人,有青年,和孩子。当老年人觉得绝望的时候,看到孩子,就看到希望;当青年人感觉到悲观,自己觉得有点崩溃的时候,他看到老人,他会觉得那么多沧桑,不也度过了嘛。“age friendly”,这是一个重要的社区治理的理念,也是一个城市的重要的经营理念……
42万人一起居住的富士康厂区,这里面所有的年轻人,他们想到的更多是“如何超过对手”,这里看不见老人,看不见孩子,他们看到的只有自己的竞争者。竞争者唯一的目的,那就是我要赢过你。谁能说那十几连跳的员工们不存在这种焦虑?或许他们失掉了某种机会,输掉了某一场比赛,甚至被领导给骂了一番,他就觉得他被抛弃和被放弃了?各位,你们知道人最大痛苦是什么,不是死亡。第一痛苦,愧疚;第二痛苦,被抛弃和被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