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注:本文改编自《如何阅读一本书》
只阅读书籍本身,而与其它都不相关的阅读方式是“内在阅读”。借助其它帮助的阅读方式则是“外在阅读”。有时需要“外在阅读”才能完全理解一本书。
理解与评论一本书,内在与外在的阅读通常会混在一起。如,诠释、评论与列大纲难免受到过去经验的影响。阅读本书前,通常也读过其它的书;会免不了将书中某些声明与结论,与它们做比较。也就是说,读者不应该,也不可能完全孤立地阅读一本书。
读者太依赖辅助阅读,则毫无必要。在寻找外力帮助前,最好能自己一人阅读。久而久之,就会发现越来越不需要外界帮助了。而当通过内在阅读尽力读完一本书后,却还后不懂的地方,就应该借助外界帮助了。
相关经验的作用
相关经验有两种,一种是一般经验,一种是特殊经验[1]。
一般经验既与阅读小说有关,又与阅读哲学书籍有关。判断小说的写实性,完全依赖一般经验。
特殊经验主要与阅读科学性作品有关,要理解与判断一本科学作品所归纳的论点,就必须了解科学家所作的实验报告与证明。
阅读历史作品,同时与这两种经验相关。因为历史参杂有虚构与科学的特点,一方面,口述历史是故事,就像一般经验适用于小说和戏曲一样。但历史有时也像科学,至少有些历史学家的研究是相当独特的。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适当地运用经验读懂一本书?最确定的测验方式,就是问自己,在自己觉得了解了的某一点上,能不能举出一个实例来。在不太确定是否掌握时,不妨这样测验下自己。
---------------------------------------------
[1]特殊经验是在实验室里做科学研究得出的,不为一般人所熟知的经验。
其它可作为辅助阅读的书
这里谈的,是为了阅读阅读某书,而阅读的其它辅助类书籍。
当我们阅读巨著时,可能无法读懂。除了不知道阅读方法外,还可能是认为不用读其它相关的著作也能读。
许多著作不仅相互关联,且写作时还有特定的先后顺序;这是不该忽略的事。后人作品总是受到前人的影响,如先读前一位的作品,可能会对了解后人的作品有帮助。这是辅助阅读的基本常识与规则。
辅助阅读的主要功效在于延伸与一本书相关的内容脉络。相关的书籍也能提供更大型的脉络,帮助读者诠释书籍。
伟大的作者也是伟大的读者,想要阅读他们的书籍,不妨读一读他们读过的书;也就是与该作品相关的著作,且要依照写先后顺序来读。历史与哲学阅读时,比较需要阅读相关书籍,因为哲学家都是彼此了不起的读者。
导读与摘要
这里尤其指课本的参考书。
这些要尽量少用。理由如下
一、导读不一定都是对的。
二、就算是对的,可能也不完整
你可能会在书中发现一些重点,而导读的作者却没有发现。隐藏的内容会限制读者的理解。
除非看完了一本书,否则不要看导读;如看后还有问题干扰自己,才能运用导读来解答。这尤其适用于一些学者或评论家的导言,先读了这些,可能会让读者对本书产生曲解,会让读者只想看那些学者或评论家提出的重点,而无法看到可能同样重要的其它论点。
三、养成了依赖导读的习惯,当找不到这类书时,会完全不知所措。
总结:这类书籍只有两种用途,一、如果已经读过一本书,能唤醒记忆(在分析阅读时,就该做这样的摘要;如果没有,这对读者就有帮助)。二、主题阅读中,可以知道某些特定议题是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因此摘要作用很大。摘要不能代替正真的阅读,但有时能告诉读者想不想或需不需要读这本书。
工具书
最主要有两种:字典、百科全书。
在能运用工具书之前,读者要已经具备了很多知识,尤其是必须的四种基本知识。
一、必须有一些想法,不管多模糊,就是你想要知道些什么?
即一定要能对工具书问一个明智的问题,否则迷失在黑暗中,工具书也帮不上忙。
二、一定要知道在哪里找答案。
知道自己问的是哪类问题,哪类工具书能回答这类问题。工具书是回答特定问题的,因此在运用前,要对主要类型的工具书有个全盘了解。
三、必须知道工具书是怎么组织的。
阅读工具书也是有技能的。作者应该知道读者在找什么样的资料,然后便给出读者需要的内容。不过作者没法先预测到这一点,这也是阅读之前要先看序和前言的原因。工具书也一样,要看完编辑说明才可以阅读。
工具书只会记录约定俗成的观念,未获普遍支持的不会在书中。因此知道工具书能回答哪类问题,才对读者有用。
四、必须知道想找什么,哪一种工具书能找到。
对一无所知的人,工具书毫无用处。
字典
要能善用字典,就必须知道字典的特点[1]。
把字典当作查拼字或发音的指南,就用的不够好;还要多花点注意力了解其中富含的历史资料,并说清楚有关语言的成长与发展,而不只是看每个字下面列举的意义;这样才会看清它们之间的秩序与关系。
如果想自学,就可将字典当作辅助阅读的工具。
特别反对第一次阅读难读的书时,边看边查。如果一开始阅读就查很多生字,就会跟不上整本书的条理。字典的基本用途是碰到一个专业术语,或完全不认识的字时,才需要用。除非字与作者的论断有很大关联,否则即使第一阅读也不要急着使用字典。
从字典中找出问题的结论,是不可取的;不要为了想增进词汇而背字典,那些字义与实际生活经验一点关联也没有。字典是关于字的书,而不是关于事的书。
--------------------------------------
[1]这里所说的字典,是西方文字的字典,而非中文字典,因此这里所介绍的特点与中文字典有所不同,因此要注意。
百科全书
通读百科全书,是没有意义的。如果只是用百科全书查时间、地点等简单事实,那是没善用它;百科全书也是教育与知识的工具。
百科全书呈现的事实,是一整套经过安排、彼此相关的;它所能提供的解答取决于读者对这些相关事实之间关系的了解。一本好的百科全书都有引言来指导读者如何有效地运用本书,读者一定要照着指示阅读。
百科全书是阅读好书用的,同样,最聪明地做法不是被百科全书先限制住了。百科全书不是为了解决不同观点的争论用的,因为理想上,百科全书除了事实外,不该有别的东西,而事实是没必要争论的
百科全书对事实的说明不尽相同。如果针对某个主题感兴趣,而且要靠着百科全书的说明来理解的话,要看不止一本百科全书,要选择在不同时间被写过很多次的解释。
好的百科全书会有关事实的问题提供解答。用百科全书作为辅助阅读的技能,就是能对事实提出适当问题的技能。
百科全书不是追求知识最理想的途径。百科全书的启发性很有限,理解需要很多相关条件,在百科全书中却找不到这样的东西。
百科全书有两个明显缺失,其一是它不记载论点,除非已被广泛接受或成为历史,因此百科全书主要缺少说理。此外百科全书不包含诗与想象的文学作品,但想象与理性都是追求理解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求职过程中,百科全书无法让人完全满意。
版权声明
笔者所有原创文章,皆保留版权。转载必须包含本声明,保持本文完整,并以超链接形式注明作者 @烈日当空 和本文原始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