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庭是庭院,是我们活动的空间。
而家呢,是宝盖头,宝盖头,是需要有物质生活。
家,下面是一个猪,是希望我们能在家里像猪一样生活,自由自在。
我们每个人在家里,可以像猪一样自由自在生活吗?
做不到!
我们看不惯家里人这样那样的陋习,早上不起床,不讲卫生,不按你的要求做这做那。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冲突?
是因为我们把很多社会上的概念带入到家里。
总是担心这样不符合社会的规范,那样不符合社会的规范。
我们在家里带入了太多的评判。
不评判,太难做到。
而对于孩子,被时时刻刻评判,家里,是无法放松的,是无法汲取能量的。
家,上面有一个点,是说家里,应该让每一个人都抬起头来。社会上可以说这个人有价值无价值,社会可以说这个人是好的坏的,但是家里不应该有这样的评判。
如果把家上面这个点取下来,放到猪身上,就变成了冢,就没有了活力,这样的氛围,就会让孩子非常非常压抑。
而中国向来觉得子不教,父子过,如果父母不给小孩立规矩不规范小孩的行为,对小孩好吗?
这里其实指的是无条件的爱,无条件的爱也可以有规矩。
本来父母之爱应该是宽厚而广博的,而我们实际上常常对于孩子是有条件的,就像挤牙膏一样,你表现好,我给你挤一点,你表现不好,我就不挤给你。
真正无条件的爱,是爱孩子的一切。
而我们实际上只爱孩子的好的,而孩子表现不好的时候,就不爱了。
实际上,无论孩子表现号或者不好,那都是她,都是你的孩子。
我们的爱常常成为一种交易,孩子必须用他的好才能换得一点你的爱。
其实,不带感情色彩的指出错误,树立规矩,孩子们是可以接受,也不会因此受伤的。
真正伤到孩子的,是你的情绪。
真情是真的,假的,半真半假的,有时候分不清楚,但是感觉是真的。
关于做家务,家务分配,家里清洁的事情,做,可以做,但不要抱怨。
“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
我们经常会抱持很多道理,固执与社会上的该或者不该。
家里不是讲道理的地方,家里最应该讲的是感觉,家里的每个人感觉好了,家里就好了。
在家里,所有的对错好坏,应该不应该,都要让位于家里的情感,家里情感是第一位。
幸福在哪里?幸福在自己心里,不要把自己幸福的挂钩,挂在别人身上。
价值观会给我们造成很多错误的想法,一种是别人的“太太”,一种是别人的孩子。
从进家门的第一刻起,放下自己的价值观,时刻觉察自己是不是又在用别人的价值观评判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