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看到有朋友在朋友圈分享其家乡的美食美味,看的多了我也开始思念家乡的美味来了。
我的家乡在鄂西北边陲的偏僻的竹溪县,这里森林覆盖率在百分之八十以上,大山大河,四季常青是天然的氧吧,若不是为了碎银几两我是真舍不得背井离乡。那里没有鲍鱼海参,也没有燕窝鱼翅,只有自家养殖的猪,鸡鸭,鱼,兔和自己种植的各种时令蔬菜,但经过妈妈们细心的腌制和烹调之后这些简单的时令蔬菜好像被赋予了灵魂,每每想起,口水泛滥。竹溪菜是每个竹溪人味觉最深处的记忆。
如今的竹溪菜,俨然成了新兴的菜系,据统计竹溪县共有三十几万人口,外出务工人员有十万左右,大约三万多人从事厨师工作,最高峰时竹溪菜厨师,甚至成了湖北劳务输出的第三大品牌。
竹溪菜的特点是酸辣,咸鲜。当然也有味道中和的蒸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上了记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竹溪蒸盆,正宗的竹溪蒸盆,是不要任何调味品和大料的,完全靠各种食材原味的互相融合。腊蹄的咸,土鸡的鲜,是其咸淡适中,土豆,青红萝卜,山药,小花菇,黄豆,让其味道升华,最后摆上一层蛋饺,和青菜,做到了色香味型俱全。
饭店酒楼想吃这道菜一般需要提前一天预约,不说食材的准备时间,光在蒸笼里的时间少了三到四个小时,是上不了桌的。所以在老家,也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这么一回。所以竹溪蒸盆虽然盛名在外,但它却不能代表竹溪菜,因为竹溪菜的灵魂代表应该是那一碗碗,家家拿的出,顿顿吃的上的酸菜。
竹溪酸菜又以酸辣子为代表,竹溪人炒菜都喜欢放点酸辣子。酸辣子焖子鸡,酸辣子焖鱼块,酸辣子焖子兔,酸辣子炒豆腐干,酸辣子煎豆腐,酸辣子炒魔芋丝,酸辣子炒红薯粉等等。
阳荷姜也是竹溪菜不可或缺的部分,酸阳荷爆鳝鱼,酸阳荷炒回锅肉,或者就上一盘泡菜阳荷姜。
酸辣子腌韭菜。无论炒回锅肉,炒鸡,炒鱼,炒红薯粉,炒豆腐干,炒土豆丝土豆片,,炒猪肝,炒腰花,还是炒蛋炒饭,它都是灵魂百搭,画龙点睛。本人最爱酸辣子腌韭菜。
酸雪里红,妈妈喜欢用来炒回锅肉,烧豆腐。或者用猪油一炒就是顶级下饭菜。上学那会,星期天妈妈用猪油炒一大盘酸雪里红装进罐子,我背到学校一吃一个星期的雪菜拌玉米糊糊,也觉得美滋滋。
酸黄瓜丝,可以炒肉丝,可以炒鳝片,滴一滴香油拌一拌做凉菜也是顶瓜瓜。
妈妈的老坛里还有许多,但不能再写了,越写越想家。这一碗碗酸菜,撩起的一缕缕的乡愁,正在我心中奔腾。想家,想她,想吃妈妈亲手做的酸辣子腌韭菜炒回锅肉,想在和小伙伴们再爬一回屋后的柿子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