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几乎每个中国人都听说过“多条朋友多条路这句话”,有些人甚至把这句话当做人生信条,对人脉有着近乎疯狂的迷信,在几乎人人都在喊着社交的今天,我开始越来越困惑,社交到底有什么魅力,或是说社交能给我们带来什么,不知道别人怎么看,至少我个人看来,人脉这事儿,能用的上才叫人脉,反之则叫做关系,二者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当然了,您别误会我的意思,我并不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家伙,交朋友这件事不在我们今天的讨论范围内。
也正是带着这样的困惑吧,我读了的这本书,名字叫做《请停止无效社交》,作者叫李小墨,曾任《海南特区报》记者、“厦门头条”主编,自媒体“深夜书桌”创立人。阅读量大,长期写作,深度思考,大学期间即写就了百万字的读书笔记。多年来传统纸媒和新媒体行业的积累,让她顺利地抓住了移动互联网“社交红利时代”,创立了知识分享型的自媒体,并且成立了读书分享社群,成功地打造了个人IP。
这本书很有意思的一点,就是把社交这个概念剖析的非常透彻,我也是刚刚读完第一部分,感觉受益良多,立马就来和大家分享这部分的见解了。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这部分的灵魂,我觉得引用书中的这句:“社交重要的是质量,而非数量”再好不过了。所谓有质量的社交有两个因素组成:第一,社交对象的质量;第二,与社交对象交往的深度。
怎么来理解呢?首先第一点,社交对象的质量,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维护关系需要耗费巨大的精力财力,我们要有选择性的将社交对象纳入自己的圈子当中,一个人是否值得继续交往,比如人品是否可靠,志趣是否相投,人生是否有交集,在某个层面是否可以互利共赢?我们不能挑选亲人,但我们可以挑选社交对象。让不喜欢、不重要的人充斥朋友圈,不过是分散精力、徒增烦恼的无效社交。
另一个是交往的深度。你必须明白,交换名片和微信,只是有了蜻蜓点水的微弱联系。这只是社交的开始,而不是结果。即使你们之前有过热烈的交谈,没有后续的行动,也只是枉然。止于认识,没有跟进,想仰赖这样的关系,几乎是不可能的。
可是我们都知道要“攀附”牛人、大咖,问题是我怎么才能和他们建立关系呢?这就要说到社交的一个真相:能力是1,人脉是后面无数个0,说白了,我们要想接触到牛人,最重要的不是找到各种渠道要他们的联系方式,而是先让自己变得有能力,更直白一点,得先让自己有用,现在我们假设一个最好的情形,那些能帮助你的人慷慨地要给你机会,给你资源,给你平台。可是如果你自身能力不济,机会来了你能抓住吗?给你一个令人艳羡的职位,你能胜任吗?提供一个不错的生意机会,你有资金入伙吗?交给你一个锻炼人但压力很大的任务,你能靠谱地完成吗?如果第一次提供机会的时候,你的表现让人极其失望,那机会还会第二次来敲门吗?实力不济,贵人想帮助,也爱莫能助。
有了能力,人脉才能发挥作用,更重要的是,有了能力,才能赢得人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