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上了很多年学,遇到过很多老师和同学,但是我们初中那个班里的班主任老师和全班同学却是很有特色的。我们一直保持着联系,同学聚会的时候,经常把老师也请过来一起参加。
我们上学那时候,老师是很清廉的,不像现在的老师,给学生补课都是以挣钱为目的,那时候老师为了把学生教好,那真是煞费苦心,每天放学后,老师总是留下一部分学生补课。这部分学生分为两种,一种是学习差的,跟不上大家的节奏,属于掉队的。每天放学后,给他们再做一遍复习,有时候还要帮助把第二天的课程再预习一下。另一种是学习好的,在班里是尖子生,还可以再提高一步的,老师感觉跟着全班同学的节奏有点浪费时间。所以就在放学后,再给加点小灶,多做一些课外题。这都是免费的。
我当时是属于后一种的,每天放学后,老师把我和另一个同学带到她的家里,我们两个就在她家做作业,还给我们找了很多课外复习资料,有些是老师自己花钱买来免费送给我们两个学习的。不懂的可以随时向老师提问,老师都是免费辅导我们的。还经常在老师家里吃晚饭。
当时我是化学课代表,其实我并不喜欢理科,从小就喜欢文科的。从初三开始上的化学课,老师说我比较用功,爱学习,所以叫我担任化学课代表。从那以后,我就特别注重这门课了。每次考完试的时候,我就特别注意分数排名,如果不是全班第一名,我就很难过,很羞愧,然后就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在化学课上。功夫不负有心人,那一年,我的化学课一直保持着很好的成绩。代表学校参加州级比赛我还得了奖呢。
初三的那一年,同学们都渐渐地长大了,从懵懂少年逐渐成长为青年阶段,渐渐地懂得了感情。也就是常说的“青葱岁月”吧。我们的班主任李老师在过节的时候带着我们搞一些联欢活动,还参加一些体育比赛活动。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引导我们团结、互助、友爱。也就是那一年里,老师同学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初中毕业以后,有些同学上了高中,有些上了中专,还有当兵的,还有辍学做工务农的。但是不管做什么的,不管到了哪里,每年春节同学们都会相聚在老师家里。那感情就相当于兄弟姊妹们回家团聚一样。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那个班里的老师同学们,都已成家,有几个都抱了孙子了。李老师也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但是我们一直保持着那份纯洁的友谊,常常欢聚在一起,就像一个大家庭,大家始终没有忘记老师当年的教诲,团结、互助、友爱!
我觉得“教书育人”这个词用在李老师身上,那是再合适不过了。我们那个班里的同学,如今有做教授的,有做领导的,也有做老板的。但是不管做什么的,大家在一起的时候,互相之间只有一个感觉,那就是――同学!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一点在当今社会中是非常难得的。我们全体师生都为有这样一个班集体而感到自豪,我们很欣慰,也很珍惜,!
最后祝愿我们全班同学和老师永远健康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