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题目是我为什么读书,并非我们为什么读书,人与人的思想、境遇各不相同,读书的目的也有所不同,因此我也只能说说自己的想法,如果我的想法与正在读的您相同,那便是缘。
在回答为什么读书之前,还得提出一个问题,那就是读什么书。小时候我喜欢《十万个为什么》之类的科普书,小学时学校组织订阅杂志,脸皮薄的我经历了一夜的思想斗争,在第二天上学出门前实在忍不住,才向父母开口,说自己想要订《青少年科技博览》,没想到爸妈一口答应,这之后我拥有了一系列的课外书籍,了解了很多知识。阅读过这些书之后,小学阶段的我常常能在课上回答老师一些课外问题,这在学习上给了我极大的信心。
后来,上初中,同学借我的诺亚舟学习机玩,他往学习机内下载了许多电子书,第一次我接触到了奇幻、玄幻等小说,面对从来没有见过的世界,我一下就着了迷,小说中主人公的各种奇遇、斩敌于万人之中的威风场面令我无法自拔。对于这类小说的沉迷一直延续到我的高中生涯,每每沉浸阅读到凌晨半夜。
直到后来我上了大学,社会学专业的我有一个热爱文学的导师,每次导学便是一个读书会,在他的指引下我知道了尼采、叔本华、马尔克斯、芥川龙之介、里尔克等。他鼓励我们读经典,经典是什么,经典是没被时间限制,没被潮流淘汰,最终经历百年甚至千年还呈现在世人面前的底蕴之作。
一次导学,我问导师:“老师,经典要么枯燥无味,读不下去,要么就是艰涩难解,读不懂。”导师回答:“艰涩难懂,读下去便是修行,即使万句只明其一,那就是收获。”
现在,我深刻的体会到了这句话。大部分玄幻、奇幻等小说引人入胜,但就像炸鸡甜点,味美却营养不足,只能感一时之快,无法给人历久弥新的深刻意义。当然,读书中能有一时的快乐,也是一种收获,也有价值。
文体的兴衰是跟随时代发展的,我看玄幻和奇幻已经是很久之前,再加上阅读面窄,也许有很多优秀作品我没有见过,请您不要见怪。我相信,迟早或许现在就有优秀的作品已经诞生,或正在诞生。但就目前自己的阅历来说我自己是无法评判何为经典的,跟随名人大家的脚步去探寻经典书籍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从上大学到大学毕业,再到现在,我读了很多书,一个月最少花费100元买书也成了习惯,纸质书贵,电子书便宜,经典我都会买纸质书,普通书籍选择电子书,我觉得经典值得传承,纸质便是对于传承最好的尊重。目前的我读了一些书,日本作家我最喜欢芥川龙之介和村上春树,芥川的《罗生门》向我揭示了我这个年纪无法了解的人性,村上的《没颜色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让我知道了成长需要面对,长大的我们要勇敢面对曾经躲避的问题。美洲作家我最喜欢马尔克斯,他的百年孤独用一种魔幻的方式让我了解了殖民地的悲惨历史,新晋作家伍诗绮《无声告白》则告诉我倘若有了孩子,要关注孩子的心,不要让懂事的孩子为了家长的期待而去束缚自己。里尔克《给青年诗人的信》是我最喜欢的,书中的话在我寻找工作的那一段时间支撑着我,尤其是“愿你有充分的忍耐去担当,有充分的单纯去信仰”,每当垂头丧气时便想着这句话。经典很多,它们无一不存在着独特的意义,或剖析社会,或启迪人心智,甚至助人治理国家,当年便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不是吗?经典有什么作用?要我说,儒家的一句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便是经典的作用。
说一个小故事,前些天一直因为职场上的事情纠结,当天晚上看《传习录》和《王阳明大传》(好像大致是这个名字,一个日本人写的),里面有一句“不动于心,随心而动”,我的理解便是一个人当沉着,不要被一些外面的事情扰乱本心,这样于己心于工作都没有好处,便释然了。当然心学博大,我的解释不足一提,但读书确实帮助了我。
读书到底有什么用?前提是读好书,好书能助人正心诚意,能修身,能齐家,能治国,能平天下。也许读完了,过一段时间内容确实大都忘了,但是读过的书确像我们吃过的饭,已然化作了我们的血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