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百多年前,远在西南的四川盆地,诞生了一位举世闻名的传奇:李白。一说到他,诗仙两个字便会进入我们的眼帘。是的,他的一生活在瑰丽多彩的世界中,那些充满浪漫主义的诗篇,不断给予我们新的精神想象。但是,“谪仙人”毕竟仅是称号,作为一名凡人,他也有烦恼。梦想未能实现的不甘,和无数次在虚幻世界中的沉溺,都是他的写照。最典型的莫过于杂诗《梦游天姥吟留别》。
他在诗篇中讲述了自己梦中经历的“游历”。与一般人而言,梦可能仅是不现实、一时的意识波动,对于生活而言不那么重要。但是对于李白,“梦”是他的一切。他早年有仙人梦,对此的追寻从未间断。但是听闻东海上的三座仙岛很难寻求,但是越地有一座仙山,能够触目的呈现在人眼前。于是,李白便踏上了前往这座高山的旅程。
梦中的他步如流星,通过湖月的反射作用,一下子便到了半山腰。山上的清水、猿啼、青云、海日,让他为之着迷。但是,在穿着谢灵运的木屐鞋,通过努力经过青云台阶后,呈现在自己眼前的是一副末日世界。电闪雷鸣,山崩地裂,山峰崩摧。但随后,呈现在李白面前的是沐浴着金光、穿着彩色衣裳、御风而行、多到数不清的仙人。李白本是“谪仙人”,面对如此壮丽开阔的情景,一定胜过现实世界中一切让使之快乐的因素。但就在沉溺中,忽然感到心中一阵惊惧,接着自己的眼睛猛然一睁,发现面前的烟霞、仙人们灰飞烟灭,身边只有枕头被子和黯然失色的屋顶陪伴他。诗篇末尾,他向朋友提到了“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并感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那我们就需要结合这首诗的背景来谈。
从他很多早年的诗篇来看,他的生命放荡不羁,少有拘束。不仅有仙人梦想,还有济世梦。在盛唐时代,通过治国发挥自己的才能,一定是一件能够呈现自己生命并值得自豪的事。所以李白也在为此不断努力。终于,公元前742年,受到名人推荐,李白在京城长安谋求到了一份门下省左拾遗的官职。他欣喜若狂,幻想自己将来的一番功业。但事实却是唐玄宗整日消沉,朝政由少有才能的亲戚把持,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越发疏远,但皇帝还是不问正事。可以想象,一位不求上进的皇帝仅仅利用李白满足自己的欲望。李白也因此写了不少赞美朝廷贵人的诗,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杨贵妃。李白感到非常郁闷,但是又不得言说。于是便用酒将自己麻痹,不愿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于是,他最终因为和大成高力士的不和而被放逐,白白离开了做了不久的职位。
整首诗对震撼我的莫过于最后一句话:“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两句抨击权贵的话,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生命自由的李白,一位不甘于活在麻木当下的李白。对呀,如果是其他文人,自己好不容易谋求到一官半职,难道会那么容易轻易放弃吗?但是对于李白来说,这些常人的行为恰恰就是“趋炎附势”的体现。皇帝不问正事,文武百官不求上进,治国理想的实现简直是天方夜谭。面对这样的现象,如果自己还一昧地“坚守”,不过是暴殄天物。一句“不得开心颜”,写出了李白心中万般复杂的情绪。既有纠结,也有欲想。但是从结果上来看,他的离开恰巧证明了他是那个独一无二的李太白。
两年前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两年后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走向是一条龙,在世界中彰显本色。在浩瀚瑰丽的仙境中想象,在天母山上与神仙打交道,摆脱一切限制他生命的束缚。即便在当今世人看来,这不过是逃避。但我们不可否认,当梦想和现实的碰撞发生,李白就是可以呈现出自己生命独特的一面。不是杜甫的忧国忧民,不是王昌龄的从军忠心,也不是孟浩然的意气感激及脱略行迹。是那位“酒入愁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