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下午7点多,天色将晚,天空绚烂多姿,乌云翻涌,白云伟岸,彩云通天。走在马路边的人行道上,凉风间歇性吹拂,带走今天中午已经被一场大雨浇熄过的暑热。刮躁的蝉鸣还是从江边不远处的树丛里阵阵传来。由于在国道上,时不时会经过一辆大卡车,或者呼啸而过的小轿车,匆匆回家的电动车,你追我赶的三轮车。马路两边的路灯也亮起来了,橘黄色的灯,从近处慢慢的排列到远处,远处的乌云压得很低,像是天上的街灯。乌云厚薄不均,薄云的间隙还露出深蓝色偏灰的天空,这样的蓝色充满质感,随着光线越来越暗,天空则积淀的越来越厚,波云诡谲。最漂亮的是西沉的天空,在远山和天边际的间隙里,还透着一抹橘红色的霞光,像是远处的群山正在闪烁着山火。西北方向的云彩最是厚重,却并不均匀,有一处空白被太阳光照射进来,像是在幽暗的山洞里望向洞外的天空。

路上的行人越来越多,人们奔波了一天,吃过晚饭,都不想呆在闷热的家中,于是或单或结伴,来到这片绿化做的非常不错的国道边散步纳凉。

这片草坪在整改之前是一块杂草丛生,建筑垃圾遍地的废弃之地。如今,国道经过拓宽,变成了四车道,路边也竖起了路灯,栽种了景观树,而这块脏乱差的废地,如今变废为宝,变成了一块郁郁葱葱的草坪。草坪随着地势由低变高,起起落落,可能过于单调,在中间靠东北的方向立了一个雕塑,雕塑是一个大型的福娃,卧倒在地,以天为帐,以草坪为被,安静的熟睡。从这里路过,经常可以看到纳凉的人们坐在这个福娃的身上,从远处看,像是坐在天边。

草坪的另外一边是一条环城河,有水的地方,温度格外凉爽,因为水是比热容最大的液体,可以吞吐大量的热量。

走着走着,看到两头黄牛,一大一小,大牛是小牛的母亲。这两头牛我很熟悉,很早的时候就见过他们,那时候小牛还是个小牛犊子,经常在母牛身边撒娇,时不时的在吮吸着乳汁。如今他长大了,有时候跟妈妈分头行动,啃着绿草,抬头见妈妈远走了,便又跑过去一起吃草。

在这两头黄牛身边,与之为伴的还有三两只白鹭。因为黄牛总是招来很多蚊蝇和虫子,加上它吃草时,惊起了草丛里的虫子,白鹭跟在黄牛身边,总能饱食一顿。牛和白鹭的搭档,我从小就见过,那时候我们老家最喜欢养的不是这种黄牛,因为地处南方,雨水充沛,所以爱养水牛。水牛和黄牛的区别在于,它对水的要求更高,一方面是饮用,另一方面是用水驱暑热。水牛比黄牛体格更大,力气也自然更大,原始的农耕非常依赖于耕牛,于是力气越大,耐力越强的水牛就更受青睐。牛到处可见,白鹭也到处可见,那时候的白鹭还是长脚的白鹭。他们的腿如此之修长,偶尔停在刚刚发生的稻田里,亭亭玉立,像只仙鸟。飞起来时,两条腿微微收起,修长而又轻盈。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种长腿的白鹭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这种短腿的白鹭。短腿的白鹭也漂亮,只是不及长腿白鹭那般优雅仙气。

那白鹭非常警觉,人一旦走近,便扑通一下,飞上天空。等人走远,在天空盘旋,一阵了,又飞回原处,伴随着牛,找虫子吃。

按说这两头牛出现在人工的绿化草地上,是不合时宜的,但却从来没有城市管理人员进行驱赶。毕竟在没有草坪之前,这些牛依然在附近活动。这是一个城乡接合处,城乡接合处的农民有地的依然会种地,即便不种地,也会种菜,养鸡养牛。多了的菜,有时间便拿到菜市场去卖,家里吃不完的鸡也一样,拿到菜市场去卖。至于这些牛倒是少见,毕竟,如今农业大部分都已经机械化,所以也有更多的人开始养黄牛。黄牛对水的要求不高,耐干容易招呼。而且有的品种长得又快,如今的牛大部分是用于屠宰。少了农用的价值。这一片草场便成了这两头牛的领地。主人家给他们拴上了绳,绳子的一头绑了一个用竹子削的尖头桩子,将牛桩子一插,牛就会以桩子为中心,将他所能够得到的所有的草都吃一遍。算好他们将这片草皮吃完,主人家便又会拔开庄子走向另外一片茂盛的还没有开垦的草地里。草地里遍地都是牛粪,但是不用太担心,牛粪很快被风化,被大地和草木以及真菌,细菌等所分解,他们会变成肥料回馈给大自然。所以用不着担心这些牛在这里待久了会牛粪遍地脏乱不堪。

这边草坪从种完了草之后,就从来没有见人管理过,风吹日晒,得益于大自然的馈赠和自我循环。

写到这里时,天色完全暗了下来。我从草坪走向了人行道,吹着凉风,慢慢的往家走。平时我都是在家里的院子更文的,只是今天有点心浮气躁,加上孩子们在院子里玩闹,一个字都写不出来。所以我打算从院子里出来,沿着村子慢慢往外走,看到什么写什么?想到什么写什么。

日更其实也并不难,难的是开头,一旦开头,就像拧开了水龙头,文字就像自来水一样,滔滔不绝的往外流。当然,至于写得好不好,不能去深究,要接受这种不足。对自己的文字有期待,就是日更最大的杀手,总是担心写出来的文字不好,是垃圾是废话,往往在脑子里斟酌一两个小时,也难以敲出一个字来。所幸毫无期待的想到什么写什么。水文也是文啊。

日更了1000多天,早已变成了习惯,就像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情是刷牙洗脸一样,如果不做,就会一直挂在心上,直到等写完打卡才安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小学离家不远,在农村,比较野,没有现在的小孩上下学父母接送或午托,早上寒气重,路边的小草伴着寥寥几朵半开的野花都覆...
    放逐游子阅读 682评论 1 1
  • 2017年12月23 日,有幸受邀参加武宣县文联组织的大藤峡采风活动。短暂的一日采风游,收获却颇丰。 ...
    乡土辣妈阅读 4,494评论 5 6
  • 文/叶薄荷 端午回家,爸妈兴致勃勃地说起澧水河堤换了新貌,邀我同往。 果然是改头换面。脚下宽阔洁净的灰色水泥路直直...
    叶薄荷阅读 2,312评论 0 4
  • 最近的期末考试真磨人,我都快放弃复习了。 昨天微信里朋友们翻出以前初中其他班的一个男生,成为网红的势头一气冲天,众...
    劲寂草阅读 1,937评论 0 0
  • 看完余华作品的人,估计认为他是经历过人间疾苦,活的很艰辛的人,才会把故事讲的那么悲,可是看过余华的采访,就会发觉他...
    孤灯寒照雨阅读 3,698评论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