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喝了碗胡辣汤,站在路边等公交车。
秋已深了,黄黄的树叶扑扑簌簌地落下来。
一位白发的婆婆,回过头催促着那个扎着马尾的小女生:“快走两步啊,车就要来了!”
而那个小女生,却仰起脸来。
原来,一群鸽子正飞过天空。
自从离开郑州后,我其实时常回来。所不同的,是从居民变成了路人。
路人,多是行色匆匆。
而像这一回,慢慢悠悠地走在这座城市的时候,不多。
尤其是坐在公交车上的时候,放下手机,看着窗外。
在郑州几十年,竟然没去过博物院几趟。
印象最深的一次,居然不是参观文物展览,而是浏览一个摄影展。
那个摄影展的主题,之后成为我经常引用的话。
“读书人,灵魂有光”。
我记得,在博物院旁边有家饭店,叫“烹炉大观”。
有一回,我们一大家子,兄弟姐妹十几个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吃个饭。
聊得开心,忘了时间……
当我们意犹未尽地准备离开时,发现整个饭店漆黑一片。
没错,人家早就下班了,甚至连门都锁上了。
我们那时也多是三四十岁的人了吧?大笑,然后从那个不大的门缝里挤出去。
哦,那时候大家都不算油腻。
动物园真是今非昔比啊。
第一次走进动物园时,小骆驼还满园子跑呢。
我和妹妹站在一架飞机上,照了一张傻乎乎的照片。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售票了呢?
不知还有谁记得那头大象“噜嗡”?
昨天下午,和一位回国创业的九零后小伙儿聊了个痛快,在国贸的星巴克。
我蓦然想起,那是哪一年来着?
我第一次走进这家店,是第一次见到我的责编张瑞芳老师。
她约我写的书,叫《千万别看作文书》。
花园路口。
我大概十岁十一岁时,就开始一个人在暑假寒假往返于郑州和焦作之间了。
从北站下车,乘9路车,到花园路口站下,再走上一阵子,就到我二姑家了。
那一次,也许是因为修路?我找不到9路车的站牌,心一横,干脆走回去吧,从北站几乎走到紫荆山。
那一路,真长。我背着书包,还提着四叔要我捎来的小米。
我的二姑家,就住在今天的新闻大厦隔壁,新华社河南分社家属院。
在参加中招考试时,我和我的同学毛弟就住在二姑家。二姑和姑父唯恐我们睡不好,特意把最大的卧室让给我们,把空调打开……
后来去面试,我二姑一时没看见我,就高声喊我的名字。
我不高兴,嘟着嘴。
她笑着说:“你个小屁孩儿!”
对,我已经过了四十岁,还是一个小屁孩儿。
关于河南省人民会堂的记忆,最早可以追溯到七岁那年的春节。
表哥表姐领着我去参加一个什么猜灯谜活动,我还得了一个奖。
我表哥表姐对我都挺亲的,我是他们最小的弟弟。
上四年级的暑假,我得到了一份礼物,就是几本书,在纬二路口的省直新华书店买的。
《上下五千年》《作文有秘诀吗》《一只蓝眼睛的猫》《小学生古诗卡片》。
这几本书,不只是被我念念不忘,而且对我有深深的影响。
哦,萌哥最乐意管我。
他要我每天都背一首诗……
紫荆山公园,白天里最生动的,是那些不怕人的鸽子。
而晚上最生动的,是小广场上喷泉中的孩子们。
如果我变回小孩子的模样,多想也光着脚在那些水柱中穿梭嬉戏。
我对自己的期许,是内心强大,随遇而安。
所以,我不认为我甘心呆在一个地方,稳定不动。
四海为家吧,去还没有去过的地方。
可是,分明,我对这座城市有着言语难以传达的惦念。
果然,日久生情。